台灣硬起來 菲如不甩怎麼辦?

2013-05-14 10:46:2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漁船遭菲律賓公務船機關槍掃射,造成一名漁民死亡,馬英九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裁示,向菲律賓政府提出四項嚴正要求:第一、正式道歉,第二、賠償損失,第三、盡速徹查事實嚴懲凶手,第四、盡速啟動台菲漁業協議談判。從5月12日零時起算,72小時內若未獲菲政府正面回應,台灣將採:第一、凍結菲勞申請,第二、召回中華民國駐菲大使,第三、要求菲駐台代表返回菲國協助妥善處理本案,以示抗議。
 
馬政府終於硬起來,表現近年涉外糾紛中最強硬、明快的一次,召回本國大使和勒令對方大使返國,屬強烈國際外交抗議作為,以此施壓艾奎諾政府。但鑑於周邊海域複雜的國際情勢,菲國如不甩台灣,馬政府下步棋怎麼走?如導致台菲實質關係受損,台灣未必能不顧慮後果。微妙的是,兩岸都派出軍艦和護漁船至此海域,彼此壯大維權的底氣,多少讓菲國感受壓力。台灣也企圖促成台、菲仿造台、日釣島漁權爭議,啟動漁業協議談判,彰顯台灣具管轄權事實,凸顯自身主權,為將來兩岸關係有進展時再鋪設一塊敲門磚。馬政府把握時機出牌,但成敗還有許多變數。
 
不能忽視美、中兩國的暗中較勁。事發後,美國國務院代理副發言人范垂爾強調美方持續與台、菲連繫,敦促各方確保海上安全,避免任何升高緊張局勢,破壞藉外交或其他和平方式化解紛爭的行動。美方有意凸顯其在本海域的主導角色,和北京外交部發言人表態相比,讓外界有很多想像空間。宏觀上看,美國扮演台、菲背後具實質外交和軍經影響力的「大咖」,如直接介入幕後協調仲裁也不讓人意外。台菲都是區域中美國的「衛星夥伴」,台菲關係如惡化不符美方利益;較諸北京須考量台灣內部政治情勢,不過度介入以免讓馬政府揹負靠大陸出頭或「聯共制菲」的政治扣帽,美方表現相對姿態較高。
 
馬政府危機處理,背後有多重因素:一、他低迷的個人聲望,民調最低僅13%,最高不過18%上下,再不呼應台灣沸騰民氣表現強硬,支持度將續探底,徹底變「跛鴨」,今後三年施政將更無力,讓在野黨和批評者嘲諷。何況涉及漁民命案,人命關天,手段不強硬,馬政府將一敗塗地。
 
二、台灣力圖藉機凸顯自身在周邊海域糾紛事件中的自主權。尤其南海海域台灣實質駐軍太平島,但對該海域的發言和應對,凸顯主權的機會不多。槍擊事件後無論護漁或主張主權,如能促成台菲漁權談判,彰顯管轄權,和國際外交承認主權雖有差距,但仍有部分主權意涵。馬政府想實現此舉,菲國也須考量北京態度,馬尼拉當局對兩岸的輕重與利益衡量將決定取捨;美國態度如能影響菲國,也是另一要素。
 
三、北京外交部第一時間「為台灣出面」強力表態,再派軍艦巡視南海附近區域,無論自兩岸主權重疊或民族大義、兩岸聯手應對外侮,或根本認為台灣是中國主權管轄一部分,兩岸都可「自行表述」。將來南海主權爭議如有進展,國際間談判仲裁解決,台灣希望有參與空間,但類似事件須在兩岸之間談定,未必和此事件相干。台菲在南海是台越之外最可能發生齟齬國家,萬一有軍事摩擦兩岸實質聯手機會雖不能排除,美方並不樂見,但台方須出面為自己爭機會,外交通牒正是其中一環。目前南海情勢,中美是眾多關係國間的大國,馬政府應對須在北京和華府間維持某種均衡,既凸顯自主處理漁權糾紛,也為台灣日後預留空間。
 
總體看台灣掌握了時機,凸顯海域主權,但艾奎諾政府向來踞傲,並依恃美國,除非美方願背後施壓促成台菲談判漁權,否則馬政府72小時通牒的風險不小。如落得類似召回和驅逐大使結局,未必對台灣有利;菲如不理睬,台灣下一步出手輕重便可能傷人不利己。而北京意向如何,對馬尼拉施壓方向是暗中助台或抑台,都是未知數。馬政府下出一著妙棋,但也是一步險棋。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