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歐習莊園峰會 弭平「互信赤字」

2013-05-27 10:21: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22日在華府一所智庫以「史無前例」,形容6月7、8日兩天即將在加州安納伯格莊園舉行的歐巴馬、習近平中、美工作高峰會。崔大使抵美履新才兩個月,可是多年來,他一直在外交部負責中美外交談判的第一線,深知雙方折衝樽俎的內情,他以「史無前例」形容此會,應不是誇大,而富有深意。
 
這次歐習莊園峰會消息來得突然,外界事先沒有得到一點風聲。從20日宣布到舉行,只有18天,顯得十分倉促。過去籌辦中美高峰會,費時動輒半年,甚至長達一年。為什麼此時要倉促安排這樣形式峰會?崔大使連續用三個「特別重要」說明此次會晤意義。習近平剛上台,馬上與歐巴馬做兩日深談,是否意在扭轉日益不確定、不穩定的中美關係,進而希望為他主政的十年打下中美互信基礎?它是否可能直追史無前例的1972年尼克森訪華,或1979年鄧小平訪美的歷史意義?
 
這次莊園峰會的最大特色,應是它對外封閉的會談環境和會談時間的長度。歐、習兩人和他們親信國安幕僚有兩整天時間,在沒有禮儀拜會,沒有外人打擾下,不拘形式,充分交流的機會,歐巴馬和習近平可建立起親切的個人關係。
 
在敵友難分的大國關係上,最高領導間的個人關係往往能在關鍵時刻,起到扭轉乾坤的作用。1972年尼克森和季辛吉能打開中國大門,靠的是美中兩國急需形成共同抗蘇戰略需要,以及毛澤東和周恩來大開大闔的氣魄和手腕。1979年中美建交,鄧小平需要奠定向外改革開放的國際格局,並爭取卡特同意中國發動懲罰越南的戰事,才有鄧小平歷史性訪美。
 
1989年天安門事件爆發,中美關係陷入空前危機,靠著老鄧和老布希總統多年個人互信,渡過難關。2001年江澤民以得到小布希總統邀訪其德州農莊,為重大外交成就。2011年胡錦濤完成最高規格的國事訪問華府,為其外交高峰。
 
可是20年來,中美關係量變到質變。美國從包容、鼓勵中國發展,與國際接軌,發展至疑懼、防範中國。中國也懷疑美國處處遏制、搞亂、阻斷中國崛起。中美成為最重要、最複雜,也是最難處理的大國關係。中美官方和民間交往不可謂不多不密,未來只會更多更密,可是雙方交往越多,誤解猜疑卻越深。2010年美國宣布重返亞太,三年間兩國戰略互信有如螺旋般下滑,「互信赤字」不斷擴大。
 
其實,中美元首見面機會很多。過去四年,歐巴馬和胡錦濤會面12次,平均一年三次。去年2月習以「儲君」身分,訪問華府,見過歐巴馬。今年9月G20峰會和11月的APEC峰會,兩人又要見面。以這樣頻繁的元首會面機會,居然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深度溝通交往,似反證維護中美戰略互信的脆弱和迫切。歐習峰會將以更深厚的個人互信,彌補兩國結構性的「互信赤字」,從上而下指導政府各階層分管、控制系統制度,防止兩國矛盾擴大失控。
 
自古以來國際關係的鐵律之一,即崛起大國和守成大國利益的衝撞結構,因雙方存在根本利益分歧和對未來走勢的判斷不同,最後不免一戰。古代雅典和斯巴達、19世紀末期英德、20世紀上半葉美日、下半葉美蘇皆是顯例。
 
現在中美意識形態、社會制度、歷史文化、發展階段都大不相同,發展速度越近,磨擦矛盾越大。中國擔心美國遏制,美國害怕中國挑戰。發展趨勢,令人憂心。元首建立開誠布公、坦率交流、定期會晤機制,可緩和「強國必霸、以戰定霸」的歷史宿命。習近平把兩國關係定為21世紀新型大國關係。崔大使表示,新型關係不是空泛概念,兩國要繼續前進,賦予新意義。莊園峰會只是第一步,未來兩國領導人和政府交流將更加頻繁。我們樂觀其成。
 
关键词:期待弭平互信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