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冰毒構成的危害‧加強防杜
2013-05-28 09:26:3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聯社」曼谷21日電,泰國警方在一家公寓內,緝獲歷來最大一宗449萬粒甲基安非他命毒丸。據國務院副總理察霖表示,該批毒丸和132磅甲基晶體,是從緬甸走私入泰,並分在大都會和鄰近省分出售時被發現。毒品總值估達5000萬美元,警方抓到的三名疑犯隨帶四支手槍,其中一人是年僅16歲的男童。泰國向是非法毒品輸往國際市場的轉口國之一,此宗空前大量毒品疑案緝獲的時間點,距「國際反毒日」僅尚約一個月。泰國當局督導辛勤、辦案幹員努力不懈,終有具體表現,為遏阻毒品散布國內外做出貢獻,深值得欽敬。還盼相關執法人士繼續掃除毒品、破解既得利益集團危害蒼生的非法勾當,使各地社會所受損失減到最低。
當今流行於世,足以危害人類的重要毒品,經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歸納為六大類。為泰國掃毒幹員所緝獲的甲基安非他命丸,是「安非他命」類毒物成品之一,俗稱為「冰毒」。這類毒品由化學技術合成,為一興奮劑,可刺激身心激動,並能去寒退燒。有興奮、提神、鎮定等作用,使用初階精神舒暢,易上癮。一旦上癮不吸食時,則難過及痛苦萬分,終致影響人類身心健康,帶來無窮禍患。泰國近數十年來備受各類毒品侵犯危害,各方面都承擔了重大破壞和損失,但毒品卻不見稍戢,使用者不減,各地居民對毒品應有足夠深入知識才是。
泰國緝毒機構幹員這次緝獲的冰毒,來自於緬甸走私入境,外界對於這種現象,並不感到驚奇。多年來該國集散毒品,夙受國際關注,迭經升沉起伏,但基本情況並沒有改變。去(2012)年年底,聯合國禁毒機構還在曼谷提出報告,遙指緬甸是亞洲成長中毒品危機中心之一。毒品危害到公共安全,聯合國禁毒機構乃督促區域內相關各方面,協助該窮困國家遏阻毒品生產。但熟悉環境的人士都知道,除非有萬鈞壓力降臨,單憑好言相勸能讓生產毒品者不操此業,似全屬空談,是辦不到的。縱使一時消聲匿跡,也僅短暫雌伏而已,執行肅毒要有針對性的行動才行。
安非他命由於是合成毒品,其流動則隨著原料和技術走。據相關專家提示,亞洲從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合成出第一代安非他命,供自殺飛機飛行員使用,日本乃成1940年代安毒的主要供應地。此後安毒產銷體系,從合成技術的發展、建立毒品供應站,到受當地政府嚴厲查緝而轉進下一個新的生產據點,整個安毒經營循環週期約為20年。由於安非他命化學合成技術非深奧、製作過程不算困難、原料取得也方便,所以製安毒活動地點此起彼伏、機動性高,較諸種植性毒品如罌粟、大麻等,更易生產、遊移、轉進。所以查緝、追蹤安毒的行動要靈活,也相對較困難。
泰國對掃除多類毒品,稱得上有相當經驗,相關緝毒機構幹員,也具足夠幹勁。所以去年3月在從清萊入境的檢察哨卡,能抓到甲基安非他命丸的大宗走私案;今年在曼谷一處公寓也搜得出大宗冰毒存放所在。而從連續兩宗大案相對比,除了運輸蓄藏方式的變化,數量的暴增也使人覺得震撼。去年單宗走私案輸入的安毒丸是400萬粒,今年單宗存放的安毒丸竟多出近50萬粒,這項紀錄可解讀的面向不少。顯然在大環境動盪下,各地非法毒品集團也趁機開拓地盤,牟取暴利。
亞洲經濟近年逆勢成長,成為全球矚目焦點,各類力量匯集,來尋找發展機遇。毒品經營體系,向如水銀瀉地、無孔不入,自然早有布局。尤其是多年前為開發中國家領域的東南亞,曾有大毒梟坤沙據緬柬「金三角」為經營鴉片毒品總部,一度製造出荒謬怪誕、聳人聽聞的一段毒品業浪漫歷史。後來雖因坤沙突於1996年初向緬政府洽降,而暫畫下休止符,緬方亦做了一番清理。但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殭,坤沙若干餘孽與先後建立的輸送販售網絡應不致掃除殆盡。近年由緬輸入毒品雖改為安非他命一類,但其所以一波接一波而來,其潛在的理由應不難解答。欣欣向榮的東南亞,真的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