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難取代孫中山成為國父

2013-05-30 10:53:1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如果把中國兩會結束當成習李體制登場,那麼習李體制已屆百日。這百日有無新政?各方解讀不一。但習李體制總的走向,似乎已露出端倪,有輿論解讀是經濟向右,政治向左,趙紫陽時代紅極一時的新權威主義,大有回潮趨勢。其實,習近平是否強人,李克強是否賢相,並不取決於習李想要怎樣,和平時代與戰爭時代不同,戰爭時代的政治強人是打出來的,比如蔣介石和毛澤東,和平時代的強人是政權造勢,輿論抬轎,民意擁戴「造出來」,而鄧小平則屬於中間地帶人物,既有戰爭時代出生入死的功績威望,又有和平時代萬眾期待的民意加持,這是特例。
 
而在習李時代極左傾民意中,出現一個相當危險的趨向,有一股民意暗流,要用毛澤東取代孫中山,成為今天中國的國父。這股暗流在改革開放之初已湧現,在薄熙來重慶模式響徹雲霄時達高峰,在「唱紅打黑」風潮中,左派勢力將薄熙來當成「薄澤東」,而薄熙來也欣然接受,用輿論和民意及大有疑問的政績做後盾,向「入常」發起挑戰。誰知人算不如天算,薄熙來如今成「階下囚」。在「左王」薄熙來待審判之際,極左派勢力又捲土重來,提出要將毛澤東樹立成現代中國國父,取代國父孫中山的地位,以為在改革開放時代遭到冷處理的毛澤東「正名」。
 
極左派們信心十足,認為可達成訴求。第一,他們認為,習近平在政治路線表達上,肯定改革開放前的中共與改革開放後的中共一脈相承,不能分割。亦即,不否定開國後的毛澤東時代,甚至將其視為「中國夢」的基礎;第二,習上台後,重要講話中都引用毛澤東詩詞,表示對毛的崇敬,習接見外賓時向後背著手,也是模仿毛澤東;第三,隨著改革開放的腐敗層出不窮,社會民意已淡化毛澤東造成的各種政治災難,懷念毛澤東時代的氣候已達成,韶山萬人祭拜毛澤東冥誕的氣勢,甚至超過薄熙來「唱紅打黑」的歲月。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官方並不打壓將毛澤東樹為國父的提議,而深知西方文化的著名學者,比如基督教學者劉小楓,也開始響應這種說法,將毛澤東置於孫中山之上。
 
這種輿論風潮,不應聽之任之,因為這不但對中國改革開放和體制轉型前景不利,也對中國現代史反省有害。中國現代史上,大部分中國人,包括兩岸三地和海外華人,對孫中山作為國父最認同。他領導推翻滿清,建立共和雖有不少瑕疵,但總體言,他為國家放下權力,提出「建國方略」、揭櫫三民主義,都合乎世界潮流,也堪稱領袖風範。即使毛澤東革命成功,也無法抹殺孫中山「革命先行者」的事實,孫中山畫像如今也矗立在天安門廣場上。
 
反觀毛澤東,在中國人中爭議極大。從中共建制角度說,他確實可被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父」,但之後統治過程中,大搞獨裁政治和階級鬥爭,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和文化大革命接踵發生,中國遭遇浩劫連連,數千萬人非正常死亡,連毛澤東的戰友們也難倖免。否定毛澤東的路線和政治遺產,成為鄧小平改革開放的最重要契機。如果將毛澤東樹為國父,江青也就順理成章成國母,中國內部將大分裂,改革開放以來成就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將崩潰。大陸尚且如此,更何況台灣、香港?毛澤東成國父,兩岸和平統一將更遙遙無期。
 
從現代世界史角度看,從華盛頓到甘地,甚至南非的曼德拉,毛澤東也難以相比擬。將毛澤東立為國父,非但不會讓世界多一點對中國的仰慕,還會產生反效果,對中國的大國崛起也是災難。
 
中國極左派抬活人薄熙來承繼毛澤東夢碎後,又想利用毛澤東亡魂來為自己張目,並企圖誘逼習近平成為「習澤東」。他們錯估了時代,錯估了習近平。在習李體制起步之初,為了團結人心,對極左派客氣了一點。但作為毛澤東時代兩次受到迫害的習仲勳後代,習近平對毛澤東的危害,當然有深刻認識。依常理,他應不會成為習澤東,也不想成為他的政治對手薄熙來那樣的人物。炒作毛澤東取代孫中山,將是極左派的又一個「黃粱夢」。
 

相关文章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