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即將啟動政治對話?

2013-06-14 11:48:3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獲得馬英九公開授權的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黨對黨高峰會,在各方關注下登場。由於時機和會前氛圍,「習吳會」其實已傳達出兩岸互動或許即將啟動政治對話,意味兩岸將進入歷史脈動中的主動脈,而且可以預期,將表現在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和派駐代表的政治規格上。 
 
兩岸互動當然也會是「歐習會」後續反應的一環。吳伯雄代表馬英九和習近平晤面,甚至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訪美,都無法迴避此前「歐習會」啟動的中、美大國互動,以及勢將出現的後續效應。這也是中美互動之後,兩岸和台美,乃至島內藍綠必然會在姿態上和政策包裝上出現的新調整。 
 
「歐習會」的後續效應很清楚,就是中美兩國呈現的大國格局。美國雖未正式接收「大國新型關係」,但確實啟動了以中國為夥伴訴求的全球戰略格局,即必要有中國參與的世界,始有基本的穩定和可預期性,而這當然也包括網軍和駭客問題;換言之,美國面對戰爭/和平;發展/永續;競爭/協調的不同選項時,都無法排除中國。 
 
這意味著新的G2時代已然到來。若無特殊意外狀況發生,美國已被迫承認,中國的發展格局是有未來和可能的,中國特有的政治生態,以及經濟發展模式已一再突破西方的思維想定。即「歷史終結論」和若干對中國的負面論述已再次宣告破產。如果說西方民主模式猶有缺陷,中國模式作為高壓鍋,但降壓的透氣眼已愈來愈多。兩岸互動的透氣眼、排氣閥當然也不能少。 
 
兩岸議題隨著歐巴馬拒絕停止軍售台灣,似乎可以確認,美國對兩岸議題的立場堅持不變;但那只是第一階段對話的表態;後續以及歐、習兩人夜談的具體內容仍不得而知,外傳可能有密約,卻無法證實。如果日本輿論對此表現出高度焦慮,從東盟、南亞到朝鮮半島,特別是意欲通過中美衝突和矛盾取得利益的國家,大概都會有些焦慮,即中美雙邊結構調整可能帶來的影響。 
 
台灣的處境既受一中框架制約,又非一中框架所能全然框限;似有「台灣關係法」提供安全保障,但又無與美國的正式盟約;中美雙邊結構互為支撐的力道只要出現變化,當然會波及兩岸關係,台灣有必要隨之調整。這是馬英九近來一再釋放兩岸互動皆存在廣義上的政治互動,不無其緣由。 
 
「歐習會」較預期提前數月實現,顯然中、美領導人對高峰會都有期待,且條件和氛圍均提前成熟,提前啟動「歐習會」對雙方均有現實利益。馬英九順勢「授權」吳伯雄前往北京,當然也有現實利益,除了傳話和溝通,更期待兩岸和平發展能有新進展,兩岸情勢對台灣也有迫切的壓力,必須開始碰觸政治議題。 
 
兩岸互動進入深水區後,不論經貿互惠或互設辦事處,對北京而言,不是沒有疑慮,即台灣的政治動向以及兩岸格局能否守住「九二共識」;蘇貞昌急於訪美,原因固多,但爭取執政的外部奧援,應是最高目標;馬英九面對「歐習會」和島內政治版圖可能重組,豈能沒有焦慮和對策,至少要能緩解來自美國和對岸的壓力。 
 
然而,吳伯雄代表馬英九,僅限於代表中國國民黨主席,可以傳達訊息,也可以聽取對岸意見,難以扮演更多角色;但絕對可進行黨對黨的政治對話。況且吳伯雄行前馬英九即公開說,對兩岸民間團體的政治對話不設限。而且可以合理推敲,吳伯雄必然帶了馬英九的親筆信以為授權的見證。 
 
「歐習會」後繼之以「習吳會」,對馬英九和國民黨執政團隊而言,無論如何都是一個修好兩岸關係的契機,至少是挽回互信的契機,兩岸啟動政治對話既可減壓,只要安全條件在短期內無虞,自有必要為台美和兩岸之間尋求新的平衡,作出新調適,這也是台灣對美、中兩邊的「再平衡」。大陸自然也樂見國共之間能先啟動政治對話。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