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全民共識:萬事莫若治水急

2013-06-16 12:02: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泰國科技部水利與農業訊息主任羅榮,9日為國家新設的「治水中心」進行啟動儀式。同時宣布中南半島已進入季候風雨季,預計2013年全泰降雨量比去年多,可能有40個行政區爆發水災。當羅榮為水的問題做出表示的進程中,恰逢由泰國任輪值東主國的「第2屆亞太水資源高階層會」在清邁落幕不久。一連串治水活動接踵出現,炒熱了氣氛,曾飽受洪災蹂躪的泰國居民想必承受到風雨無情的壓力。但風雨是對人類的考驗,面對大自然的挑戰,全國上下能採取的對策,應是「萬事莫若治水急」的觀念。泰政府和國際組織都有為做好準備的積極作為,將可能出現的損失減到最低;黎民百姓千萬要密切配合才是。
 
羅榮在談話中, 除了前述對水患的推估,籲請各方面備加小心因應之外,為新建立的「治水中心」啟用,也有進一步的說法。洽水中心的水情自動檢測設備,能對全國水利資源和氣候資料系統進行更新。目的是蒐集更全面的資料數據和研究材料,做為治水的參考依據。目前已完成了全國50個行政區的水文資料蒐集整理工作,並將在明年完成泰國76個行政區水資源和天氣數據蒐集。天文和水文紀錄,是現代國際對環境變化監管應對的基礎,泰國行政體系終也在災變後,啟動了新設施。一般庶民可能無法搞懂其功能,但從常識角度切入,體認到政府開始對防水已有了相當作為就好。
 
泰政府當局在科技部下,設立治水中心蒐集全面的資料數據和研究材料,做為治水的參考依據。實際上是針對近年東南亞地區天災頻仍,有洪災也有旱災,其於產業和生活的影響,幾乎是相當的,所以要依據數據精研對策。猶記得泰國2011年的超大洪災,曾造成逾600人死亡、540萬人生計受到重創、財產損失幾無從估量(單保險部分就列損80至110億美元)。但在這項洪災的前一年,也就是2010年,泰國先旱後澇,氣候失衡的災損也甚可觀。曼谷大都會曾有部分泡水,死亡者也逾100人,只因和下一年相比較災情相對較低,少受提及,所以使用科技治水,根本處理旱澇天災,已屬必然。
 
國際間於5月14日至20日,曾在泰北清邁舉行「第2屆亞太水資源高階層會」。來自37個亞太國家的政府代表、國際組織、學術機構、企業界人士等逾2,000位人物與會,交流和分享水資源管理經驗。本屆會議的主題是「水資源安全和水資源相關災害的挑戰:領導力與承諾」。在主題下,分談7個議題,包括:經濟、食品和水安全;城市用水安全;環境水安全;家庭用水安全;水資源危機和恢復能力;一個安全世界的水資源綜合管理程序和水資源相關災害的挑戰等。而我們之所以在文中將從主題,以次的分題逐個開列,主要的原因是相關議題涵蓋了治水的重點。由議題名目,能了解治水的趨向,能否有成就在於承擔決策者的領導力與承諾了。
 
尤其,本屆水資源高階層會的輪值東主,正是泰國當局。其幕僚作業能夠將時下水資源的相關災害和挑戰,開列得這般條理分明,顯然是曾經反覆諮商所獲得的內容。而穎拉總理在「領導人論壇」率先發言時,所闡釋的治水政策,介紹了泰國應對特大洪水災害的措施以及水利工程計畫。與會高層人士應能獲得深入印象,泰國各界於知悉當局的治水構想輪廓,相信可增加若干信心。希望泰國歷來承受旱澇天災所累積的痛苦經驗,正是逆轉成功的潛力。
 
從水資源高階層會發布「清邁宣言」到泰國治水中心的宣告啟用,在時間上只有2 0天的距離。雖然2項活動皆以治水為內容,但無論規模、意涵和作用,是不宜相提並論的。而外界之所以將之擺在一起,可能是基於對行動的期待。世界缺可用的水、到處能見到旱澇的災損,已非止一日,但以往處理問題,只顧放言高論,卻罕見在治水方面的動作。而今問題愈來愈嚴重,終見到些許作為,希望泰國治水中心的啟用,帶動觀念的建立和延衍。
 
 
关键词:全民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