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世界反童工日」應有的反省
2013-06-17 11:20:3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ILO)」日前提出一項87頁的調查報告,為6月12日「世界反童工日」做了一番解析。據說當今全球有約1050萬兒童,在高危險的、甚至似奴役的條件下擔任家僕,其中約3/4是女童,約650萬介於5歲到14歲之間。
「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他們應該依據天賦人權,在現代社會中得到最妥適的呵護,受完整的國民義務教育並有繼續深造的機會。以便長大成人後,在不同領域承擔起應負的責任,維護國家社會的健全成長、繁榮昌盛。但是聯合國勞工組織的報告,說明了各地為數可觀的稚童僕役,身陷於至難翻身的深淵,滿懷怨懟。將來既可能是社會進步的龐大拉力,甚至演變為負面的破壞因素,令人驚悚。
世界反童工日,是當今所謂文明社會的一塊羞愧的招牌。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成立的宗旨,就是要樹立合情、合理、合法的工作規制。讓從事勞工的人類投身於勞役,付出應付的體力和技能,賺到應得的工資和工作環境與工作條件的保護。
至於童工是不容許存在的,是該徹底掃除的,社族裔苗,身心稚嫩,如何能參與工作。但是從反童工日的報告,可知道各地童工的人數日益增長、童工的歲數愈來愈趨低,豈不是文明社會的恥辱。
除了國際勞工組織每次都表示要制定掃除童工的全球性方案,讓童工成為歷史名詞之外。更高層次的聯合國全體會員國,早就為兒童常態生長確立了目標。在試圖於2015年達成的「千禧年發展目標」,第2項就列明要「實現全球初等教育」。也就是說,該入學的學齡兒童就該上學,因故中輟的學生應回校補足初等教育年限。果爾,從4歲就遭捉去做童工的稚童可能脫得了苦海回校受教育,但每年上千萬童工留下的大缺口又怎麼補得回教育年限。所以童工牽連的問題多,單此一項就是無從彌補的缺陷,掃除童工不能只用口講。
兒童年紀幼稚,身心尚未成熟,缺乏發聲的管道。但是在理論上,人權的「人」包括所有的人,兒童也是人,所以兒童人權更要維護。於是聯合國終在1989年11月通過一項「兒童權利公約,還訂定每年的11月20日為「國際兒童人權日」,體例相當完備。並明確指出如何拯救及保護權利受損的兒童,更促使國家負起保障兒童權利的責任。一個文明社會、法制國家,對國家未來主人翁的人權,有無可旁貸的保護使命,雖難但一定要有作為。
國際勞工組織的世界反童工日報告,紀錄各地童工血淚交織的際遇,做成人都感到吃力的清潔工、熨衣、烹飪、園藝、提水、照管嬰兒、服侍高齡長者等一切僕人要做的事,聞之令人鼻酸。更不堪的是遭強迫為少年兵的兒童,曾一度有逾58國採用這類不人道方式擴編軍隊。在部分武裝團體中,女童竟占所有娃娃兵的40%,她們在營區當奴隸,也經常慘遭強暴。雖然在2007年2月,傳有所謂「巴黎承諾」,要保護幼童免於被徵募入伍,但承諾既無拘束力,也無有效監督,數10萬娃娃後續狀況不詳,會說散就散了嗎?
逾70億的世界人口,容納些許童工,可能看不出問題的嚴重性。但21世紀文明社會裡,夾雜著在畸形環境成長的文盲族群,他們的心理欠缺理性平衡,憑備受挫折的感情用事。長期生活困厄,與一般常人相處,可能格格不入,時生齟齬,甚至發生衝突。勞工組織的報告也點出會是許多國家和國際發展目標成就的窒礙,如何籌謀至計,妥善解決童工問題,甚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