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吳會」:兩岸涉深水區第一步

2013-06-18 10:37:5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習近平、歐巴馬峰會落幕,緊接登場的習近平、吳伯雄會晤14日結束。兩岸關係經五年多盤整,終於在「一中架構」下重新邁開步伐,朝兩岸深水區邁進,似乎打破外界普遍認為,馬英九所餘不到三年任期,兩岸不會展開政治談判的臆測。
 
儘管中美元首峰會未解決太多實質問題,但塑造「新型大國對話模式」,營造出大國可和平競爭、相處的令人安心氛圍,台灣依附在兩強之下的國際氣氛,自須有些調適。習近平與世界第一強國總統歐巴馬會面,也提升中國的大國地位,可謂顧盼自雄,「春風得意馬蹄香,人逢喜事精神爽」,台北掌握時機,在習近平返國不及一周即舉行習吳會,期待有一定的效果和收穫。
 
習吳會是國共最高層級平台在習近平全面接掌黨政軍權力後的首次會晤,也是吳伯雄與胡錦濤五次「胡吳會」後,國共領導人一場「承先啟後」的會議。馬英九總統行前刻意在總統府接見吳伯雄率領的代表團,交付任務,充分顯示先前雖有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前副總統蕭萬長先後與習總書記會談,但只有吳伯雄是馬正式委託的代理人。綜合各方資訊,可歸納出代表團的任務特色和影響:
 
首先,雙方全面檢討過去五年多兩岸關係發展,並前瞻未來,顯示兩岸接觸「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後,開始涉入「緩」「難」「政」等深水區,有些瓶頸須打破,兩岸關係才能續走下去。
 
其次,在「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基礎上,台北期待兩岸兩會能配合推動互設辦事機構。馬英九在習吳會前公開提希望能在北京、上海、廣州設辦事機構,幫助台商,也解決申請證照、探視權等諸多問題,等於「開出價碼」,等候大陸回應。
 
雖然民進黨立委批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談判過程不夠透明,國民黨自我矮化,但只要談判過程與內容讓朝野瞭解,台灣在大陸設辦事處不是仿造大陸各省的「駐京辦」,不將台灣矮化為大陸的一個省或地方,讓台灣在京、滬、穗的辦事機構,和大陸駐台灣機構都享有「特殊」(準領事館)待遇,綠營應不致杯葛。
 
吳伯雄率領的代表團名義上屬國民黨,無論層級與代表性都遠超過一般民間團體和代表團,吳伯雄等於是馬英九的「特使」,代表團成員包括前國民黨副主席詹春柏 (前總統府秘書長)、副主席與立法院副院長洪秀柱、副主席黃敏惠、前國安會秘書長與中評會主席團主席蘇起、副秘書長林德瑞、國民黨智庫執行長蔡政文、中評委李建榮等,層級超越二軌與一軌半,也涵蓋國民黨內各方勢力。或因匆忙或各黨難達共識,這次代表團缺親民黨、新黨代表,也無綠營色彩成員,對話局限國共兩黨層次,是美中不足。
 
從14日吳伯雄晤習近平時提出兩岸將在「一中架構」下推展未來關係,台北刻意要讓北京理解台方「與時俱進」,並非北京過去理解的刻意讓兩岸關係停滯不前、原地踏步。馬授權吳提出「一中架構」,是依中華民國憲法,一中指的是中華民國;而大陸最早提法「一中原則」,因台灣不接受,才改為「一中框架」。不論「一中原則」或「一中框架」,大陸都認為一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此一來,一中架構與一中框架都符合「一中各表」定義。剩下的執行難題,是兩岸未來談判互設辦事處時,如何稱呼和對待對方代表,也無可避免將碰觸「如何定位對方」,國號、國旗等問題接接踵而至,對方是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或只是台灣和大陸的地理名詞,政治議題即將一一面臨「破題」和「解題」。
 
依此看來,下半年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談判,政治談判即將啟動。尤其國共論壇如列入兩岸政治對話議題,無異將成代表國共的智庫學者互試水溫,並探討兩岸各種敏感政治議題的場合,諸如中華民國地位、內戰是否已結束、兩岸是否須簽和平協議正式結束內戰狀態等等,都將冒出檯面。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國民黨智庫執行長蔡政文等在代表團間的角色和意義,大體在此。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