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中堵印抗亞 美歐啟動自貿談判

2013-06-19 11:19:2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綜合報導】美國與歐盟已宣布將從7月8日起展開「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協定(TTIP)」談判,以締造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目標不但在促進雙方的經濟成長並創造就業,更重要的是圍堵中國大陸、印度乃至整個亞洲的崛起,在戰略上的意義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將產生相輔相成的效果。
 
然而由於歐盟內部意見分歧,尤其是法國堅持將影音產業排除在外,加上美、歐之間的法規差異及利益衝突,因此專家預料整個談判過程將十分艱辛。
 
美國加歐盟,經濟規模接近全世界之半,而總貿易額約占全球三分之一。據倫敦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估計,TTIP若能達成,歐盟國民生產毛額(GDP)一年將可增加1190億歐元,美國將增加950億歐元。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預估未來美國的人均GDP將因TTIP而增加13%,而歐盟則增加5%。
 
由於法國的堅持,歐盟決定在談判初期先將影音產業擱置。除此之外,雙方間還有更嚴重的問題,包括農產品貿易、雞肉消毒方法,以及跟汽車安全、製藥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等有關的法規問題。加上最近爆發美國政府對網路及電話進行廣泛監測事件,也可能使歐美雙方對資料隱私權的爭議更加激烈。當然還包括雙方政府各自對空中巴士及波音公司的客機補貼等問題。
 
紐約時報則指出,歐盟飽受歐債危機重創之後,越來越認為要與亞洲的成長勢頭抗衡,最佳方法就是與美國建立更堅強的夥伴關係,而美國也對來自中國的競爭相當擔憂。
 
對歐洲而言,TTIP尤其具有戰略上的重要性,可以用來反制中國及印度經濟的崛起。歐美若能締造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不僅雙方的貿易與經濟將因而受益,更重要的則是由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實際上已經失敗,因此美國與歐盟如果能達成TTIP,使可能會為其他國家奠定貿易相關法規的基礎。
 
自貿協定除了降低關稅,還有助於雙方對技術規格、標準、認證統一法規,不僅節省雙方產品重複檢驗和認證的成本,且因歐美貿易額約占全球三分之一,歐美標準完成整合,中國等新興市場就被迫必須比照這個標準。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