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亞洲華文文學的美好春天
2013-06-30 12:45:3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華文文學協會年會,今天在泰京隆重開幕,這是亞洲華文作家繼1990年在泰舉行第4屆年會後23年再次在泰集會,正逢本{創刊58週年前夕,本報與中華會館、泰華文協參與舉辦亞華文協的盛會,甚感榮幸,對亞華各地作家代表來泰參加,表示歡迎,對亞洲華文文學發展的前景表示衷心的祝賀。
出席本屆年會的作家包括台灣、香港、印尼、菲律賓、越南、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等亞洲25個國家和地區約90人來泰與會,同時邀請泰國華文作家30人與會,共襄盛舉。
亞洲華文作家協會,1981年由亞洲各地華文寫作人發起,在台北市正式成立,並組成協會理事會,至1992年又成立亞華文藝基金會,選出菲律賓華文作家林忠民擔任基金會董事長,長達20年。先後在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成立華文文藝協會,目前已成為亞洲華文寫作人「以文會友」,推動華文文學,在亞洲各地生根發展的主要社團,也促成了世界華文作家協會的成立,開}了華文文學的廣闊天地。
林氏於2012年第9屆亞華會長任內仙逝,亞華改選其夫人女作家陳亞莉繼任,仍由台灣作家符北祥擔任秘書,協力推動會務。
亞洲華文學協會1981年在台北成立,1984年舉行第二屆年會,以後每兩三年即分別各地舉行年會,近20年來先後在吉隆坡(1989)、曼谷(1990)、新加坡(1995)、台北(1995)、洛杉磯(2000)、日本(2002)、柬埔寨(2004)、伊斯丹堡(2008)、巴里島(2010)集會,以至廣州(2011)發展成「全球華作家文學研討會」,大會在廣州開幕,在福建旅遊,全球作家經小三通坐船經金門,搭機轉至高雄佛光山,完成議程,隆重閉幕,促成全球華文作家與台海兩岸作家,共眾一堂,開}岸和平發展、文學作家共襄盛舉的先例,對全球華文寫作人是一大鼓勵,對世界華文文學和平崛起,產生鼓勵性的影響。
亞華基金會近20多年來,還辦了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大事,「敬老紀念活動」,對五四以來許多風骨的老作家,表達欽敬與懷念。這項被林忠民稱為「兩岸敬老覓根」的活動,從1993年起,連續辦了9次,向26位前輩作家致敬,包括巴金、冰心(北京)、蘇雪林(台南)、施蟄存、柯靈、辛笛(上海)、艾青、曹禺、蕭乾、卡之琳(北京)、林海音、張秀亞(台北)、姚拓(馬來西亞)、鍾鼎文(台北)、季羨林(北京)、施穎洲(菲律賓)、方北方(馬來西亞)、費東平(印尼)、琦君、余光中、司馬中原(台北)、饒宗頤(香港)、王蒙(北京)、羅蘭、蓉子(台北)、馬漢(馬來西亞),已辦9次共26位,由協會組成敬老團,親訪兩岸9市,對老一代作家前輩表示三項敬意:一、是親致紀念牌;二、是一份象徵式敬慰禮金;三是敬致亞洲十地區作家的無限敬意。這個千里同心、一線相牽的敬老活動,表達華文學作家「兩岸敬老覓根」的誠摯心意,影響十分深遠,相信這個敬老活動,勢必延續舉辦,以文字結緣,多向契合,是亞華文協辦的另一件大事。
至於對亞洲華文的發展,當然是眾所期待的課題,因為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情況不同,社會結構、人口比例、教育程度各有不同,經濟發展、國民收入、圖書出版、傳播媒體,也影響文學的生存發展,舉例而言,以華文傳播為主體的國家地區,如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新加坡,出版事業發展,文學發展的前景,自然美好,甚至歐美國家,華族精英匯集,也能開創天地,相對而言,亞洲某些地區發展情況,較不理想。可是近年來,中國在各地推廣孔子學院,台灣在各地辦國際學校,各個地區的華僑社會,也重視華文教育,而各地華文文學家,也能持續努力,為華文文學各盡心力,互助砥勵,彼此切磋,為亞華文學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無論從言志與載道的遠大目標言,都是值的讚揚的。
總體而言,亞洲文華文學的發展,也有幾個大方向,那就是作家的作品,如何與所在地的社會期待起共鳴;地區的作家與當地文學教育起共鳴;各地傳播媒發展與文學作家的支持起共鳴;各地出版事業與作家的參與起共鳴;共同開創華文文學的前景。而其成敗關鍵則在於:一、作家寫下去永不放棄的決心;二、傳播媒體與文學社團全力推廣的雄心;三、社會贊助力量的愛心;四、強勢地區與弱勢地區互動支援的關心,我們相信:有什麼土壤,種什麼樹,就會開什麼花,結什麼果,大家應該充滿信心,迎接亞洲華文文學的美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