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諾登和陳光誠/人權與國家安全

2013-07-03 10:58:3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史諾登透露的美國監聽機密,風波繼續擴大。美國不但監聽歐盟盟友,還監控歐盟各國領袖談話,38個國家駐美使館與駐聯合國代表團都列為偵監目標,引起反彈,歐巴馬政府已快成「救火隊」。而史諾登在美國阻截走投無路,風波可能發展成美國情報史上最難堪的事件,後果如何很難逆料。
 
拿史諾登和陳光誠,對比美中關係和國情,也是最近的熱門話題。兩人完全是兩個世界的兩樣人,但有同一目標,即堅持人權至上主張。史諾登不同意美國政府假安全為名監聽、竊取美國公民的個人隱私;矢志「維權」的人權律師陳光誠不同意中國政府「維穩」,即不同意公權力為了「穩定政權」而犧牲個人權利。
 
中美交鋒過程中,史諾登和陳光誠事件其實是糾纏在一起的。重慶的王立軍事件,王最後自行從美國領事館走出,化解僵局。陳光誠如非中美有幕後協議,最後也很難離開北京的美國大使館,登上前往美國的航班。雖然中國政府曾流放異議人士如魏京生、王丹等,但背後都有條件,陳光誠案其實亦然。
 
史諾登選擇在香港揭露美國政府竊聽「罪行」,有各種不同說法,北京和香港特區政府何以送走史諾登也有不同傳聞;但在美國朝野針對中國網軍和駭客入侵美國的「惡行」一再質疑和渲染時,史諾登無疑揭發了美國「同等對待」中國、歐盟和恐怖分子,這種情境是美國盟友難以接受的事實,敵友不分、未給盟國足夠尊重,當然引起歐盟大反彈。
 
從史諾登到陳光誠,都可看到個人面對國家和政府的龐大機制時,個人非常渺小而無力,民主和專制差別沒有期待中大。名為爭取人權的個體,最大的抑仗力量是普世價值和現代社會的透明性,藉助媒體傳播引來聲援引發的效應,個人只有彰顯對人權的普遍要求和道德標準,通過國際輿論的批判和質疑,但即使史、陳能形成與政權對抗的情勢,個體都很微弱。陳光誠到了美國,樂觀地以為接待的紐約大學可提供生活和進修條件,史諾登也以為到了香港可尋求第三地提供的政治庇護,但事態發展卻大謬不然。
 
從史諾登到香港和陳光誠訪問台灣,也有異曲同工之處。史諾登未能想到能激發香港人權團體熱烈反應,不論為保護史諾登而上街遊行的群眾心理究竟為何,至少呈現雙重效應,一是期待史諾登個人能獲尊重和自由,二是檢驗北京對史諾登的態度,當然港人七一大遊行,43萬人上街表達的,何嘗不與史諾登有相通之處,只是對象不同。在台灣,陳光誠的「台獨過時論」和「一國兩制論」,在兩岸政治與經貿之間,也引來朝野甚至大陸的不同反應,讓接待的民進黨始料未及,頗為尷尬。
 
史諾登和陳光誠何去何從,從人權角度觀察,更可看到大國間的政治現實,從初始階段中美間的微妙互動,以及涉及雙方利益的考量,痕跡畢現。俄羅斯讓史諾登待在機場懸置(也可能是史諾登的選擇),厄國政府無法如庇護維基解密創辦人亞桑傑般收留史,而以對美國貿易的經濟利益考量為先,都成人權的照妖鏡。陳光誠的前程或不可知,但應可保人身安全及基本衣食無虞,比史諾登處境好很多。
 
美國政府對人權的尊重自認遠高於中國政府,但史諾登案中破了功。為了免除恐怖分子威脅,美國媒體和多數公民似乎選擇接受美國政府說辭,防恐和國家安全、利益高於人權和自由,但很多人也企盼給天真的史諾登一個出路。
 
中共為穩定政權安全,陳光誠的際遇不過是例證之一而已。新疆再傳暴亂,至少35人死亡,是恐怖攻擊或反抗鎮壓的結果,至今各執一詞。如今美中兩大國都面對人權與安全、反恐與維穩的難題,其最終答案也高懸難解。非民主的政權固不論矣,即使民主國家為追求絕對安全,逆向限制人權,也令人心驚。公權力的運作需要透明,但絕不能放縱公權力透視人民。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