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本周華府對話 談網路安全
2013-07-09 10:41:2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美第5輪戰略與經濟對話(S&ED)定7月10至11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雙方將圍繞落實加州中美元首莊園會晤成果交換意見。各項議題中,全球最矚目的是建立中美網路安全及工作小組。問題是,過去的4輪S&ED都徒具形式,欠缺具體成果,這一輪S&ED真能在網路安全議題形成共識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指派國務院副總理汪洋與國務委員楊潔篪出任特別代表,前往華盛頓;歐巴馬總統則指定國務卿柯瑞(John Kerry)與財政部長盧傑克(Jack Lew)擔任特別代表,與中方代表共同主持會議。這是中美間「先管控衝突,後建立互信」,先放下意識形態或價值觀分歧,用政治談判緩和衝突,盡量避免局部矛盾升級為全面對抗的一環,對話的最大意義在此。
中美網路安全工作組8日將在美國開始第一次會議,雙方代表將就網路安全及工作小組的建設交換意見。但我們認為,在史諾登案尚在發展之際,寄望中美就此議題達成共識,或許寄望過高,不如視為雙方互相「摸底」,是瞭解對方意向的開始,或許更務實。
首先,正如美國國務卿柯瑞指出,中國原本可將史諾登從香港遞解回美國受審幫上忙。言下之意,北京連這點忙都不願幫,讓華府高度懷疑習近平推動「新型大國關係」的誠意。從美方角度看,中方默許史諾登飛莫斯科,目的不只是甩掉史諾登這個麻煩,而是讓這個國際大嘴巴爆更多料,讓歐巴馬政府尷尬,以便從中得益。這個背景使雙方對話基調充滿互不信任和不安感。
其次,美國原本批評中國藉網路盜竊美國政府部門及商業機構機密,立場占上風,上月歐習峰會,歐巴馬還指控中國盜竊美國企業機密。但史諾登洩漏美國監控全球,美方不僅滲透中國政府和軍事網路,也侵入清華大學、研究中心和企業電腦系統。這個機密使對話情勢為之逆轉,中方可振振有詞地反駁美方,反客為主,指控美方不是。
第三,正如歐巴馬指出,所有國家都在進行間諜活動,美方不反對中方使用間諜,中方也不該反對美方使用間諜,這是美國基本立場。美國仍堅持兩種間諜行為存有基本差異,美方並未透過商業間諜行為增加美國企業競爭力與國防實力,而中方卻無所不侵,並運用這些竊取來的資訊提高商業競爭優勢與武器研發能力。中美對網路滲透不可能有共識,推而廣之,企業之外的間諜戰有無界線,譬如使出暗殺對方政治人物等手法,冷戰時期或許強權間有默契,中美想建立的,無非是網路新領域的「間諜或駭客遊戲規則」,但具優勢一方誰願意退讓?中美誰具優勢?都是不易釐清的問題,外界也難知道雙方的底線和實力。
第四,基於中美兩國間諜行為間的重大差異,美方堅持中國須停止竊密行為。問題是,中國如將此種竊密行為視為「本事」,是追求國家經濟成長與軍事研發的必需手段,斷無可能停止活動。對北京來說,美方的要求誠屬強人所難,絕無可能接受。且中方必然也會提出美國企業駭客活動的證據,以反制美方。
最後,史諾登案的確已嚴重影響美中網路安全議題的對話,但最多只是讓中方藉機混淆網路安全議題。從中美兩國利益與國家安全實際需要來看,即使沒有史諾登案,雙方本來也不易在網路安全議題上形成共識。
所以整個對話或可視為歐習會「新型大國關係」內容的後續充實,中方需要這種大國關係的國際「印象」,迫切性高於美國。我們希望美方不要陷入「遏制中國」思維中。事實上,中國的發展誰也遏制不住,短期內還會是美國智庫和學界公認的「局部力量」(partial power),不致威脅美國地位。美中兩國應儘可能選擇避免衝突,擴大合作,增加對話來「管控分歧」(習近平語),才符合雙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