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模式」改變世界的良方

2013-07-12 11:48:2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住院,幾度病危的消息,全世界高度關注,其人格形象更得到全世界一致認同,無論西方或東方,美國或中國,都對曼德拉在南非達成的歷史性貢獻讚不絕口。可以這樣說,在20世紀末期和21世紀初期,曼德拉是全球最偉大的政治人物,也是全球爭議性最小的政治人物,超越同時期乃至戰後東西方所有政治人物,成為當今世界政治人物最高道德形象的代表。 
 
曼德拉何以能達成如此成就?當然與他的傳奇性經歷有關。曼德拉出生於南非一個部落酋長家庭,因為反對種族隔離制度入獄27年,在監獄裡遭遇非人待遇。但誰也沒有料到,在南非社會轉型過程中,曼德拉沒有採取「以牙還牙,以血還血」的「歷史報復」立場,而是採取寬恕與和解姿態,與白人總統戴克拉克攜手合作,用和平方式廢除長達46年的種族隔離制度,開創南非的民主新時代。 
 
1993年,曼德拉與戴克拉克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94年,曼德拉眾望所歸,當選第一位黑人總統,5年後卸任退休,他一生獲得全球100多個崇高獎項。最引人矚目的是,聯合國大會在4年前通過決議,從2010年起,將曼德拉的生日即每年7月18日定為「納爾遜‧曼德拉國際日」,由全球共同慶祝。 
 
事實證明,「曼德拉模式」既不是美國模式,也不是北京模式,更不是埃及模式、拉美模式,而是代表當今世界最高的普世價值:超越歷史、超越種族、超越仇恨,用和平民主人權方式推動社會的轉型和權力更替。其具體做法就是真相必須還原,歷史不能空白,但罪人則可寬恕。 
 
我們可以類比,當「阿拉伯之春」的春風帶來埃及的變化後,新領導人如果能像曼德拉一樣,用和解共生方式清算歷史,而不是報復,爭取全球各方力量來幫助埃及重建,而不是宥於宗教派別的權力攝取,採取一種意識形態或律法來改造國家,那麼埃及的今天或許可能是另一番模樣。 
 
但埃及新執政者穆希一方面放縱人民要求「暴力報復」舊統治者的心態,一方面抓緊時間「改朝換代」,錯失團結全國共謀發展的歷史契機,挖深了人民分裂的鴻溝,從而使自己成為民眾示威要求下台的對象。同樣,史諾登的「監視門」爆料以及他在逃亡過程中的遭遇,也揭露美國領袖嘴上道貌岸然,行動上也黑幕重重、不擇手段的真相,讓世界失望。 
 
曼德拉是否處於植物人狀態的爭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民眾從心底裡敬仰曼德拉這位「南非國父」,期待他長久活著,成為這個國家穩定和平的中流砥柱;同樣,全世界關注他的病危情況,為他禱告,也是尊崇他的道德公義形象,期待他像一面鏡子,可以讓全世界處於國家領袖高位的人「照一照、洗洗臉」。
 
放眼全球,尤其是所謂大國強國,到底有什麼樣的政治人物,可讓人民如此捨不得放手?其實,曼德拉已用他的政治實踐和人格力量,為南非、也為這個仍然處處充滿爭權奪利的世界留下寶貴政治遺產:寬恕與超越,回到人類良知的起點,是解決各種紛爭,贏得和平發展的良方。 
 
當然,全世界也都在關注,在曼德拉這個「巨人」之後,南非當局和人民能否繼續持守曼德拉的政治遺產,維護其所開創的和解共生政治社會生態,不讓族裔分裂和內戰發生。 
 
曼德拉的一生,就是人類最高良知的不朽豐碑,我們向他致敬!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