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成衣廠慘劇與新安全協議
2013-07-14 11:05:1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為了重建成衣產業生產秩序、維持工人安全的權利,70家跨國零售商和工會團體,8日簽署了新的安全協議,承諾開放孟加拉成衣廠供外界調查,做為改善安全標準的依據。這是從4月下旬達卡發生藍納廣場一座成衣廠倒塌,導致世界有史以來死傷人數最多的一次成衣業慘案後,由各方促成的善後行動之一。由於該慘案所包含的因素錯綜複雜,牽涉的範圍廣泛;各方既得利益集團又各有靠山和精準的掩遮盤算。如何能將碩大慘案善後,整理出頭緒,一時幾乏人抱持希望。於今在國際合作下,推出了一項具體協議,且後續作業猶在積極展開,頗使有心人得到正面印象。雖然問題的進展仍然還有無數窒礙待排除,但世界經濟發展的倫理基礎不能破損、工作人權要合於起碼公義。孟加拉震撼全球的成衣業慘案,應該辦出結果,做為維持社會平衡的典範。
設在孟加拉首都達卡市藍納廣場的一座8層樓成衣工廠,原是為商店和辦公室使用而建,並非為承載重型機具而設。但是由於孟加拉成衣代工業發展迅速,合於使用的建築趕蓋不及,乃擠進了非工業使用的一般高樓層房舍。於是這座部分且屬於違章加建的樓房,有4組違法設置的巨型發電機組,加上大樓內5家製衣廠數以千計的電動縫紉機,還有工作場所通常維持著3,122位製衣工人,為加班縫製各類成衣而擁擠不堪,全速運轉時形成劇烈震動,使安全自始就是問題。到房舍倒塌,清理現場結果,共有1,127人喪生,至少98人失蹤,成為全球成衣工業史上最慘重的事故。
我們不憚煩瑣,「倒帶」勾勒出此最慘事故輪廓,乃在於加深各方對孟加拉成衣代工業運作失算的印象。事實上,從2005年孟加拉各方以經營成衣代工,爭取以「物美價廉」出人頭地。迄今已位居世界第2成衣輸出大國,每年出口創匯達美金200億元。但因代工場所因陋就簡,缺乏安全保障,致倒塌或火警而喪生的孟加拉製衣工人,已累積達1800位以上。為發展而不顧相關公義,是不合文明秩序的。達卡藍納廣場大樓倒塌喪生人命過多,孟國當局雖被迫立即宣布將酌量提高工人工資,允許成衣廠作業員無需業主同意就可組工會,但錯已鑄成,非做結構性改善不可了。
過去200餘年來,世界紡織及製衣產業,隨著全世界經濟發展,從歐美逐漸移往亞洲若干國家,並間接分享「人口紅利」。同時追求最高利潤的國際品牌公司,也不惜以畸形手段擠壓代工一方,設計低價成衣取悅消費者掏出鈔票。終而讓許多基層勞工在破敗狹小空氣汙濁的環境中,卜畫卜夜趕工交貨,付出了生命和痛苦的代 價。達卡的成衣代工場所倒塌,一次事故竟使逾千人做了無謂犧牲,堪稱是人類產業文明的恥辱,更是人道的挫折。
根據新簽署具法律拘束力的協議,未來9個月內將完成對每座工廠的初步調查。若調查發現不安全情事,簽署協議的零售商,將負擔修復和翻修成本。令外界略感安心的是,簽署協議的廠商,已從5月中旬的30家,增加到時下的70家。協議基礎擴大,推行的成效易於彰顯,工業安全會更多一點保障。而孟加拉官員、工會和零售商等團體,在慘案發生後似乎並無規避的態度,舉凡討論安全問題和相關協定,都告參加。而孟加拉成衣製造商和出口商協會,也表達了歡迎新安全協議的立場。口徑一致,使人感到孟拉加成衣工人有了改善條件的機會。
國際性的工會和歐盟,是推動孟加拉工安善後的主要力量,也是讓孟國成衣工維持信心的標竿。但是新安全協定有從事調查和改善工廠條件的任務,當地將受調查的成衣工廠數逾千家,工程造大,將來一步一步向前推動,執行相關項目的費用也甚可觀。不過發展經濟改善工安,是鞏固公義的必要舉措,縱有再多困難也該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