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生命教育緩解自殺危機
2013-07-19 11:31:1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法新社15日新加坡報導,當地慈善團「新加坡撒瑪利人(SOS)」說,去(2012)年新加坡自殺喪生者多達467人,達到了空前高峰。多數身陷困厄與關係不幸的年輕人,選擇用自我了解的方式結束生命,使處理相關問題的專業社團簡直不知所措。在處顯得動盪不安的環境下,自我了斷意念悄然來南洋站定腳跟,不僅專業社團覺得茲事體大,即一般居民也深感突兀,這個向為西方社會所嚷擾不安的問題到東南亞露臉,使人關懷,防輕生的生命教育篇章,要立刻積極推展了。
SOS在一項聲明中,對當地自殺問題做了進一步解析。去年新加坡自我了斷人數,比上(2011)年多出29%,締造前所未見的紀錄。主要原因,是從20歲到29歲這個年齡層,自戕者飆升達80%。一般以為是前程似錦的年輕人,竟然厭世到非了此「殘生」不可的程度,豈不奇怪。SOS的專業人員說,自尋死路的青年,共同呈現的原因約略分為生活緊迫到喘不過氣來,以及人際關係軋不平等兩理由。以預防自殺為宗旨的SOS集團,引進西方慣用的方法,針對有自殺傾向的高危險群,經由私人諮商,以及 24小時不停的電話熱線,供對方發紓鬱卒,減輕心理負荷。但所謂專業人士該做的都做了,找死的還是死了,挫折感頗大,真是無奈。
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約500萬基本人口,加上絡繹投奔而來的各色人才,在65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追求賺更多、生活更舒適、環境更美好的生活。生活、工作可謂是全面擁擠、全面競爭 、全面緊張,絲毫都不容鬆懈。偶不小心失足,想重新站回到原位,困難又費力,也不一定能辦得到。所以在新加坡求生存,要有非常穩定的心理狀態、強勁的抗壓力,才能夠抵擋住相關壓力。包括對失業的憂慮、學習和工作的緊張、擔心財務的匱乏、企盼家庭生活的平順、社會間的互動與孤獨的感覺。顯然,對一般平民而言,這是不容易,而且隨著局勢演變,各種負荷會越來越沉重、肆應將更告艱辛。
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國際間早已感覺到死於自殺的缺乏正當性,而且對人類社會將造成多重打擊和不貲的損失。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早已籌謀防止自殺的對策,輔導行動的開展、對支持防制自殺 團體做具體協助。不過以往防自殺種種活動,幾乎大多數在歐美、尤其是東歐實施。因為拉丁美洲、亞洲(日本除外),回教世界等地域自殺率一般偏低,非洲國家則資料缺少可信度。但這樣布局,自殺的遏阻並沒有收到效果,反而隨人口增長、各地政治、社會、經貿動盪造成多方面紊亂,而使自我了斷者不停攀升,終而連南洋也感染到了。
自我了斷意念在東南亞地區悄然成形,對於區域內一般居民而言,必然會感到突兀。歷來東方亞洲社會的基本精神,敬天法祖、崇尚自然、愛惜生命。無論宗教、社群、民族、學術、文化,罕見自殺的線索,絕少存有輕生的念頭。但是人類社會根源駁雜、接觸頻仍,縱使傳統信念源遠流長,也鮮有能永遠保持。自殺意念進入新加坡悄然成形,不僅無法攔阻,隨後向外擴散,也是在所不免。尢其還有現代科學文明推波助瀾,將來自殺進一步泛濫,甚至可能比想像還要快。
時序進入21世紀,世界衛生組織曾透露全世界每年自殺死亡人數接近100萬,並推估到2020年將達到150萬。活不下去的人一天比一天增加,區域日益擴展。醫界從臨床觀察做成的總結,認為大部分自殺者,精神疾病原因,自我了斷是結果。和恐慌症、躁鬱症、酒癮、吸毒、生活壓力,都有絕對關係。而輕生者的遺言多半簡約,「沒辦法快樂的活下去」往往成為自殺的關鍵詞。短短的話語,便搭上備受關注的自殺潮,顯然生命需要教育,已成刻不容緩的社會命題,全民伸手來處理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