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珍稀級動物不再遭濫加殺害
2013-07-21 12:23:3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蘇門答臘靈長類復育計畫的工作人員說,印尼鄉民日前將一隻列為珍稀級的瀕危蘇門答臘大猩猩狂毆傷重,到保育團體的獸醫聞訊趕往接回急救,已無法挽回大猩猩的寶貴生命。多年來各方相關團體克盡全力,宣導生物多樣性已在世界各地遭到極端嚴重威脅,動植物物種數目正大量流失的危機事實。而珍稀級靈長類動物,在野生棲息地周邊遭人類戕害,所餘屈指可數,仍不斷傳來折損慘劇的訊息。號稱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愚行,直接影響到地球永續發展。蘇門答臘大猩猩無端慘死,更提醒舉世人類,要立刻收歛對一切野生生物的荼毒破壞,否則連人類都要有難以生存的報應。
根據「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的最新資料,現在蘇門答臘的野生靈長類動物,只剩下約7,300隻;另一個大猩猩聚居的馬來西亞,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一般的說法是從2004年之後,秉賦相當特殊的紅、黑猩猩,每年都會約以2位數字下滑。設在英國的「婆羅洲殘存猩猩基金會」負責人迪斯萊特,曾萬般無奈表示,下降率就是在滑落,除非有所作為,野生猩猩會迅速趨於滅絕。可能是2年、5年、或10年。話語如此真切、驚悚,若南洋熱帶雨林裡,真的少了紅、黑猩猩在樹巔吊掛跳躍、或者沒有了猩猩媽媽把小猩猩擺在腿上理毛,叢林還何來動感加溫馨動人的景致。
這只是感性的一面,容換從理性、現實環境的角度切入,無論人類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大猩猩的一切。有一天靈長類真的從地球上消失了,生物多樣的生態平衡性,就相當於又少了一股重要的力量。科學家做成的結論,是在人類對脆弱生態體系造成的衝擊下,兩棲動物、哺乳動物、植物、魚類都無法避免步上恐龍滅絕的後塵。而問題就在於,人類似乎不在乎衝擊脆弱的生態體系,只問有沒有經濟利益。尤其是南洋居民,從撲殺猩猩到破壞生物棲息地、或大規模過度開發資源,乃是最明顯有力的旁證。
聯合國和國際上的有心人,對於地球生物多樣的現象,在形式上還是相當在意的。聯合國在2010年一月正式啟動「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以此警告全世界,若繼續大規模破壞自然生態,造成更多物種滅絕,將自食惡果。目前地球物種正以驚人速度減少,約有3萬4000種植物和5200種動物瀕臨滅絕。人類大肆擴張活動空間,是造成物種滅絕的主因,生物多樣性年的啟動,是促人們了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並推動各國速採取補救行動。不過工作進行到第3個年頭,聯合國義正詞嚴的感召,仍見不到苗頭,相信是還少了一把勁。
生物保育體系的學者、專家和志工,始終相信要維護生態秩序平衡,禁止對野生生物買賣是關鍵措施之一。因此早在1975年聯合國大會就通過了「瀕危野生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並即付諸實施。當時全部178個會員國於簽署後,信誓旦旦要以具體措施,禁制表列的35,000種瀕危的動、植物種有買賣行為。而隨後所出現的「生物多樣性年」活動則有相輔相成的意涵,要糾合全力,達成維護生態平衡的目標。只可惜法良意美,卻尚未能實現,人類肆無忌憚遂行對生物物種、包括瀕危的生物買賣,反而有使生態平衡每下愈況的現象。
話題回到南洋大猩猩瀕危尚且遭殺害牟利的議題上,在2008年間,國際輿論發現印尼蘇門答臘、馬來西亞婆羅洲的大猩猩數量每年迅速下滑。就曾提出要以非常作為,防杜瀕危靈長類遭地方居民不良行為毀滅。當時印尼決策當局就在聯合國一項會議上倡議,確保蘇門答臘猩猩能有足夠面積的棲息地。林木不會受盜伐、生物免於濫墾者所侵害,且附帶有實現的效期。結果不僅倡議未曾落實,反而有瀕危珍稀猩猩再被撲殺。由前述種種,我們能感覺到的是失望、無奈。希望遭殺害的猩猩死因能公諸於世,防杜類似事件發生的作為早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