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跨物種 台灣錢鼠中鏢

2013-07-31 12:58:1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本報台北訊】台灣農委會防檢局30日證實,台東送驗的「疑陽性」錢鼠檢出狂犬病毒成為疫情爆發第一例「跨物種」案例;疾病管制署中區防疫指揮官王任賢表示,「狂犬病疫情可能已經跨到家門口了。」
 
送驗的錢鼠狂犬病毒呈陽性反應,王任賢表示,病毒跨物種傳播是必然趨勢,但由於錢鼠活動範圍比鼬獾更接近人類,「如果有大量錢鼠染病,我們恐怕會很麻煩。」
 
「這下麻煩大了!」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主秘楊嘉棟與動物組長鄭錫奇憂心地說,何以食肉目的鼬獾會與食蟲目的錢鼠都染患同型狂犬病毒,原因很複雜,國內外以往都沒發生過,只有進一步研究兩者的生活習性,擴大取樣檢驗追蹤才能釐清謎團。
 
這波狂犬病疫情造成山區鼬獾大量死亡,但卻少見錢鼠屍體。王任賢質疑,動物感染狂犬病毒應該會死,但卻沒有見到錢鼠的大量屍體,是否錢鼠已成為「保毒動物」,必須藉由大規模動物監測才能了解。
 
由於過去從未有錢鼠感染狂犬病毒的前例,王任賢表示,如果錢鼠身上帶有狂犬病病毒,但又不會造成族群大量死亡,「那恐怕對人類是個災難。」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長蘇益仁表示,狂犬病毒到底是如何傳播,農委會至今無法確定,到底是鼬獾傳給錢鼠?或是錢鼠傳給鼬獾?應透過基因定序釋疑。農委會須盡快源頭管控,否則打再多疫苗也無法控制疫情。
 
蘇益仁表示,農委會應在兩、三個月內確定感染動物的物種、族群與數量,如確定範圍,應盡速在山區投口服疫苗,讓野生動物獲得抗體,「這是國外的成功經驗,我們沒必要不做。」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布23日送檢的台東市錢鼠確診為狂犬病,將通報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可能成為文獻首例。
 
由於目前文獻資料僅1972年非洲發生錢鼠咬傷2人感染麗莎病毒第三型Mokola,疑因醫療落後致死,但是並非麗莎病毒第一型的狂犬病病毒Rabies,因此外界關心此例是否為全球第一例錢鼠染狂犬病?台大獸醫專業學院教授費昌勇及龐飛都說,文獻資料沒有,並不能表示就是實際上的第一例。但農委會說,會依規定通報OIE。一旦農委會通報,可能成為文獻首例。
 
 
关键词:狂犬病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