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達未被消滅 轉移陣地威脅美國
2013-08-07 10:47:2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歐巴馬總統為因應凱達組織恐怖攻擊威脅,下令採取所有適當步驟,保護美國在海外使領館官員、駐軍與公民安全。國務院並向美國公民發出全球旅遊警訊,延長關閉許多使領館。參院情報委員會主席錢伯利斯說,國安局對於手機和電郵的通訊監控計畫,協助截獲這次恐怖威脅情報。同時,葉門南部的凱達組織放狠話,「殺死美國駐葉門大使賞三公斤黃金、殺死一名美軍士兵獎2萬美元」。如此囂張,顯示美國反恐成果被誇大,實際成效不如預期,且當局想藉機為國安局監聽計畫開脫。
歐巴馬2012年宣布「凱達在逃命」言猶在耳,但今天全球各地卻籠罩在恐怖攻擊陰影下,究竟凱達組織在亡命,威脅降低?或是繼續壯大,對美國與全球構成威脅?2012年總統選戰正酣時,歐巴馬多次宣布反恐取得勝利,該年9月11日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遭攻擊,三名美國外交官喪生後,他在一次募款活動中仍強調「凱達在逃命」。為何歐巴馬現在改口了?
經歷史諾登風波後,國安體系全球監控系統發揮效果,使美國掌握一場潛在威脅的精確與關鍵資訊。官員透露,美國攔截到凱達組織高級幹部間的電子通信內容。聯邦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羅艾斯在CNN新聞網說,此事與凱達組織有關,威脅源自中東與中亞。顯然國會領袖事先得到行政部門簡報,白宮似有意運用重量級議員,趁機紓緩國安系統監聽遭責難的壓力,藉凱達東山再起的情報,降低民眾質疑,卻無意間也讓歐巴馬說詞一年多來出現前後矛盾。
美國政府把焦點指向葉門,因為葉門是凱達恐怖組織旗下最危險支部─阿拉伯半島凱達組織(AQAP)的大本營。美國近年發生的幾件知名恐怖攻擊陰謀案,包括企圖炸毀降落底特律班機的內褲炸彈客,都與這個凱達支部脫不了干係。該支部指揮官阿里米(Qasim al-Rimi)6月間發布阿拉伯語錄影,號召攻擊美國目標,並「表揚」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中的車臣裔兄弟檔兇手。
葉門總統哈迪1日造訪白宮與歐巴馬晤談時,證實以葉門為基地的阿拉伯半島凱達組織,是最可能策畫恐襲的總部。這個支部去年在葉門攻城掠地,大有斬獲,並趁葉門發生「阿拉伯之春」抗爭期間,大肆拓展勢力。這個擁有6000萬支槍械,人口2400萬的國家,暴力事件頻傳,政府束手無策,也成美國反恐的死角。
美國掌控的情資顯示,凱達各分部將集中人力、物力,8月底前在中東和其他地區策畫連串恐怖攻擊。攻擊地點可能集中於地鐵、鐵路、飛機和船舶等大眾運輸系統,以及觀光旅遊基礎設施。這個警訊提醒大家留意和警覺可疑人物、事件。
具爭議的是,情報顯示,攻擊計畫應與埃及政權變動無關,而與凱達組織葉門分支機構副領導人希里在7月間被美國無人機暗殺有關。凱達副領導人札瓦希里2日在網路發表談話指出,埃及總統穆希遭罷黜是美國及其他勢力共同推動的陰謀,也指責穆希領導的穆斯林兄弟會企圖「討好美國及各教派人士」,背棄聖戰。無人機擊斃恐怖頭目,近年屢成宣傳反恐的戰績,如今面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殺戮循環持續,說明美國反恐政策不無檢討商榷的餘地。
在美國派遣突擊隊、無人機追殺下,凱達總部逐漸崩解,但流竄各地的凱達分部反而日益茁壯。專家認為,阿拉伯半島的各凱達組織,比原先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凱達總部威脅更大。如無法消滅全部恐怖分子,或許該改弦易轍,化解學者杭廷頓所說的伊斯蘭教和基督教間「文明的衝突」,才能標本兼治。
歐巴馬2012年競選期間就說「凱達在逃命」,認為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凱達核心勢力潰敗,但主要還是選舉語言。現在美國的處境,說明歐巴馬話說得太早太滿,凱達並未被消滅,各分部在壯大中,從葉門到伊拉克,從索馬利亞到北非,將繼續絆住美國,反恐的代價和成本,可能比戰爭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