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關係降冰點 誰更具冷戰心態?

2013-08-13 17:17:2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總統歐巴馬9日在記者會指出,美國與俄羅斯最近交惡,主要是俄羅斯總統普亭仍有冷戰思維。問題是,冷戰已結束20多年,難道美國就沒有冷戰思維? 
 
歐巴馬說,他知道美俄兩大超級強權的關係陷入困難,美俄關係本來不斷進展,他與普亭私交不錯,對話也向來坦誠,直到普亭重掌政權,雙方在敘利亞、伊朗、史諾登等議題上出現一連串歧異,俄國反美言論增多,讓人聯想到冷戰時期。 
 
歐巴馬的談話至少透露兩大訊息,他既用「美俄兩大超級強權的關係」捧了俄羅斯一下,但也對俄羅斯在敘利亞、伊朗、史諾登等議題處處與美國唱反調的冷戰心態,不以為然。他顯然認為,俄羅斯支持敘利亞、伊朗及史諾登,是站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伊朗發展核武是否具正當性,國際上甚至美國學者之間,也常出現見仁見智的聲音。當然,殘民以逞的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固然應遭到世人唾棄;而依照「俄美引渡條約」,俄羅斯應將洩漏美國國家機密的史諾登遞解出境,遣返美國接受審判。何況,美國最近幾年曾根據「美俄引渡條約」將數名俄國犯人遣返俄羅斯。因此,華府對莫斯科不知「投桃報李」,極度不滿,也是最近美俄交惡的導火線。 
 
美國指責俄羅斯仍有冷戰心態,當然是從美國角度來看問題,惟從莫斯科的角度看,自然也會將華府在1991年冷戰結束以來的「所作所為」,視為是冷戰思維的延續。
 
首先,冷戰結束後,華府不顧莫斯科強烈反對,大力推動「北約東擴」,並逐漸將當年「華沙公約」(Warsaw Pact) 的成員國,吸納至「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內。譬如捷克、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等12國先後都加入美國暗中防範俄國的聯盟,讓俄國是可忍、孰不可忍。 
 
其次,美國不理會俄羅斯反對,在東歐國家部署飛彈防禦體系,一方面增強盟國的信心,一方面也削弱俄羅斯的飛彈攻擊能力。 
 
第三,美國大力支持日本擁有北方四島的主權,與俄羅斯主權主張相違,不啻擺明美國為進一步鞏固美日安保聯盟,不惜與俄羅斯正面交鋒。 
 
第四,在最近的朝鮮半島核危機中,美國派遣最先進的武器進駐關島與東北亞,不僅視北韓與中國如無物,也不把俄羅斯放在眼裡。 
 
第五,儘管以美國馬首是瞻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早就邀請俄羅斯加入,但俄羅斯在「八大工業國集團」(G-8)中,並無主導權,只能扮演決策後背書的角色,這也是普亭決定缺席馬里蘭州G-8的主要原因。 
 
第六,在冷戰結束後,華府讓莫斯科等了20多年,才讓俄羅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從莫斯科角度看,美國顯然是有意拖延俄羅斯經貿自由化的速度與幅度。 
 
第七,從美國角度看,普亭拒絕參加東亞峰會(EAS)固然是冷戰思維;從莫斯科的角度來看,歐巴馬婉拒出席海參威「亞太經合會」(APEC)也是冷戰心態。 
 
由此觀之,美國與俄羅斯注意對方的一言一行時,恐怕都會出現冷戰心態或冷戰思維。最好的辦法是誰也不要批評誰,而多將心思放在改善彼此關係上。
 
最近,沙烏地阿拉伯向俄羅斯提出採購巨額軍火及其他經濟誘因,有意促使普亭政府疏遠敘利亞阿塞德政權,進而打破國際間對敘利亞問題兩年來的外交僵局。如果成功,不僅敘利亞問題可迎刃而解,也可能有助化解美俄兩國在伊朗與史諾登問題的歧見。
 
关键词:美俄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