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的中國切忌濫用民粹主義

2013-08-15 10:50:4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酷暑的中國,不斷傳出政治風暴來臨的聲音。習李體制將反腐推向深入,打老虎與拍蒼蠅並舉,希望喚回流失的民心,也是中共穩定執政的重中之重;同樣,在經濟放緩大局下,如何清理地方巨額債務,建構產業轉型基礎,為下一波經濟起飛打好基礎,也是中南海重要課題。外交上,美國支持日本,與中國正面較量,在釣魚島主權等問題上,給中國帶來很大挑戰。如何在複雜局面下穩中求變,變中求進,是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重要考驗。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的評論集《胡錫進論複雜中國》,由人民日報出版社發行,並由央視著名主持白巖松、軍方鷹派代表羅援、北大教授張頤武等高調推薦,迅速成為大陸輿論話題。
  
不容否認,被視為民族主義和左派言論先鋒的胡錫進,自2005年起擔任環球時報總編輯,該報迅速成海內外觀察中國輿情的窗口,也使報紙脫離原有黨報的「八股氣」,形成巨大市場效應,成為官媒中的異數。
  
胡錫進評論集的總立足點,是基於「複雜中國」認知上。這一點沒有人異議,因為今天的中國,即使體制上一黨獨大,但黨內依然派系叢生,利益集團較勁嚴重,以致像汪洋這樣的改革派官員,在廣東省委書記「封疆大吏」位子上,也向中央開砲抱怨,謂改革無法向縱深發展,主要是中央官僚體系的深度掣肘。
  
更嚴重的是,民間輿論普遍認為,黨內的反腐敗鬥爭,也是權力鬥爭的一部分,只要靠對了人,就沒有問題;靠錯了人,才會身敗名裂。同樣,在經濟領域,中國的複雜性超過世界任何一個大經濟體,計畫經濟和市場經濟雙規並舉,中央和地方「面和心不和」,政出一門難以做到,到處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混合的經濟體也問題叢生。
  
在地區發展差距上,或說民眾貧富差距上,中國更是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綜合體,給政府施政帶來巨大挑戰。再加上西藏和新疆問題、兩岸分治問題,以及與周邊國家久而未決的領土爭端,使中國的複雜性不言而喻。
  
確實,簡單套用美國模式、歐洲模式或新加坡模式,都無法解決中國的複雜問題。正是基於「中國的複雜性」,提供解決中國問題方案上,就必須避免簡單化、一窩蜂的方式。
  
首先,媒體言論自由開放上,就不能成「一言堂」。人們要問,為何環球時報說什麼都可以,胡錫進在社會爭議聲中穩坐第一把交椅,而與其競爭的廣東南方報系,卻是「災難連連」?如果中國官媒只有某報或某種輿論一枝獨秀,主導了輿論導向控制權,中國的複雜多層次問題,又如何實事求是地被表達出來?
  
其次,正由於中國問題的複雜性,各階層利益,尤其是社會弱勢團體的利益和人權,需要有人代言,維權律師、非政府組織等,都是解決政治資源分配不平衡的重要力量,為何就得不到包括環球時報在內的官媒報導?
  
再次,正由於中國問題的複雜性及改革的艱巨性,政府需要傾聽海內外學者和專家多面向論證,而非只是煽動民族主義或民粹主義的「口號式」叫囂,或開出不負責任的藥方。同樣,在嚴峻的外交挑戰面前,廉價的喊殺喊打,只是逢迎民粹,並不是一劑良方。
  
中國的複雜性證明,靠人治難以解決問題,靠維穩或黨內監督也難以對付各種弊病,總結過去胡溫體制十年,人們對維穩取代法制的意見最大,因為「薄熙來們」就是在這樣的人治環境中為所欲為,貪污腐敗。今天的問題依然如此,上海法官們嫖娼風波中,就有法院紀委幹部參與,監督者成了共犯,顯示單靠黨內制約,難以達成廉政。
  
因此,如要強調實事求是,就應為體制改革,尤其是司法獨立和言論自由唱讚歌。在1920年代,著名報人張季鸞創辦《大公報》時,提出了不黨、不賣、不私、不盲的四大原則。張的評論,也曾引發諸多爭議,但他1941年病逝後,國共兩黨層峰都對他高度評價,蔣介石親自扶柩歸葬,毛澤東稱其功在國家。如果將胡錫進主掌的環球時報與張季鸞的大公報相比,讀者諸君會有怎樣的判斷呢?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