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10+1自貿區走勢活絡
2013-08-18 11:09:24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東南亞國家聯盟- 中國( 1 0 + 1 )自由貿易區的貿易,有了連續成長的表現。據中國海關總署8日公布的數據,上(7)月中國對東盟區域內貿易,躍居各大貿易夥伴國之冠。日本經濟新聞亦報導,東盟已成中國經濟的成長點,以加強和周邊國家之間貿易,來提振中國內需市場。相關資料為這項說法,做了有力的旁證。不過雖然貿易成長幅度優於預期,但歐、美、日經貿環境依然動盪。10+1自貿區的活絡走勢,可使東盟各經濟體感到到振奮,維持住發展的信心,卻仍需步步為營,非常小心。
海關的統計說,7月中國出口1,85 9 . 9億美元,較去(2012)年同期成長5.1%;進口1681億美元,成長10.9%,表現比一般預期好。尤其是上(6)月中國進出口卻出現負成長,一度引發國際市場擔憂,以為中國出口會因全世界需求不振陷入瘦弱。而7月外貿數據強勁反彈,今年來持續走緩的中國經濟,可能正逐步趨穩,且還顯示內需在改善。這項理想的貿易數據,並是以讓中國當局不必採取刺激措施,來提振經濟成長。在外界評議中,雖也不仁智之見,如不要對單月數據做過多解讀,7月進口增長強勁,其優勢還待進一步觀察等。但在一片疲軟中的反彈,還是具有指標性,是可喜的。
中國進出口翻紅,必連帶對周邊經濟體有正面嘉惠,使貨物貿易更加順暢。10+1自貿區7月的雙邊貿易總值達到371.7億美元,成長13.1%,在國貿市場上可謂是一項令人稱羨的數字。雖然10+1自貿區從今年開年以來,雙邊貿易進出口額維持著單月有6個月之多,穩定的市場狀況已令人感到安心。但7月貿易數飆速成長,其幅度遠高於對日本、歐、美,應使東盟成員對區域經濟整合的表現,可予充分信賴了。
國際輿論對於東盟和中國經貿紐帶緊密結合,成就卓越,自是各有觀點,勤加解讀的。日經新聞對新形勢的出現,認為東盟已成中國經濟的成長點,並以所謂「橋頭堡戰略」,做為經營與相鄰國家經濟一體化的政策。事實上,雙方在經貿方面近年來的善意互動、用心經營,早已奠立了深厚的基礎, 建構了多種有效發展的平台。東盟(10+1)自由貿易區成立後,2012年雙方貿易總額達到4,001億美元,和2002年相比,超過7倍以上。而今年1至6月,也創下2,105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單從貿易總額衡量,東盟10+1自貿區貿易從零開始攀升到這般高數目,用難能可貴來形容,應不為過。
從貿易談貿易,進出口總額成長,運作順暢,和對手建立默契,制訂發展指標,東盟10+1自貿區迄已有相當正面紀錄。如東盟─中國博覽會、東盟─中國商務與投資高階層會等平台,可積極推動探索研究雙方合作機制相互銜接,共同開拓孕育自貿區大市場。而且行動的配套措施和基礎建設,包括載諸日本輿論所謂「橋頭堡戰略」內的項目。如簡化人員往來和貿易相關手續、跨越邊境的鐵公路網絡、區域內海上運輸所需的港埠設備,都在分頭進行。對於2015年達到雙方貿易總額5,000億美元的目標,促進自由貿易往來便利,都能得到適當支撐。東盟自貿區發展與區域經濟整合模範典型,是充滿希望的。
不過,就整個國際環境來看,似乎就不能如此樂觀了。除了經濟上的動盪和衝擊,不知到何時才能恢復秩序,重回常軌外。政治、外交、種族等因素,可能醞釀出種種預想不到的干擾和破壞,形成難以收場的局面。所以從其他角度切入,看得到危機四伏,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好在從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後,天災人禍給東亞造成無數困厄,也使區域內各經濟體贏得逆勢成長的經驗。如果協力同心,不受外力唆使,應可達成區域一體化的要求。
关键词: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