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審薄熙來:成觀測中國政治晴雨表

2013-08-20 11:41:2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山東省濟南市中級法院18日宣布,定22日開庭審理重慶前市委書記薄熙來貪污、受賄、濫用職權案後,薄熙來案受到中國億萬民眾及國際社會關注的「世紀大審」本周即將登場。
 
中國官方媒體無限拔高薄熙來受審的重大意義,然而海內外許多人擔心,薄案或許與谷開來案、王立軍案,甚至劉志軍案一樣,只是又一場經過精心排練,導演、演員和經嚴格挑選的配角們照表操課的大戲,普通民眾甚至中共黨員都無法瞭解案情真相,人們看到的仍是當局如何避重就輕,為「大局考量」而掩飾,甚至官官相護的結局。
 
過去20多年來,狂妄、驕橫且剛愎自用的薄熙來,從遼寧金縣、大連發跡,儘管作惡累累,貪腐無度,卻能平步青雲。主政重慶期間,薄熙來為撈取政治資本,角逐中央政治局常委,不惜違背中國官場「潛規則」,大走偏鋒,搞「唱紅」、「打黑」運動,卻在「入常」唾手可得之際,被原為得力幹將重慶市公安局長王立軍以「魚死網破」方式拉下馬來,「西南王」的政治生命嘎然而止。 
 
實質上看,薄熙來案完全不是中共打擊貪腐的重大勝利,更不能證明在中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是再次應驗了「成王敗寇」的中共政治邏輯。而薄熙來下台,關鍵原因也不在「偉大、光榮、正確」的黨中央明察秋毫,及時洞悉他的貪汙、受賄、濫權及權色交易罪行,而僅在他「沒有管好身邊的人」,讓王立軍從眼皮底下溜進美國駐成都領事館,釀成難以掩蓋的國際事件。否則不但薄妻谷開來犯下的驚天命案不會被揭發,且薄熙來極可能在幾個月後的中共18大脫穎而出,「當選」權傾一時的中央政治局常委。
 
薄熙來因權鬥失利而倒台,決定了對他的審判必然是一場政治審判,而非司法裁定。決定他的刑期與命運的,也不可能是山東濟南中級法院,而是中共中央政治局25名成員,或擁有終極決定權的7名常委。因此毋庸諱言,22日開始的薄案大審,受審的是「死老虎」、階下囚薄熙來,但被拷問的卻是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新領導層袞袞諸公。擺在他們面前的,有上、中、下策可以選擇。
 
下策是:只追究薄在大連期間的貪腐犯行,判處薄熙來15至18年監禁。結果可能左右兩派都不滿意。左派以「陰謀論」揣度當局,認為這是欲加之罪,僅僅為了終止薄的政治生命;右派則對法治社會不再抱希望。而薄則可能帶給人將東山再起的聯想,這樣,支持者與反對者將繼續拉鋸下去。
 
中策是:判處死刑,緩期執行,過一兩年,支持與反對者都偃旗息鼓後,即予減刑,悄悄結束牢獄生活。這會有兩個嚴重後果,一是使薄熙來成為中共黨史上又一路線鬥爭的「烈士」;二是習近平反腐形象和改革形象徹底破功,在罪大惡極卻未被判死的劉志軍案後,習近平再次向世人證明他的「反腐」只是一時的走過場。習近平打虎,只打傷,不打死;習近平拍蒼蠅,只拍殘,不拍死;習近平的「把權力關在籠子裡」論調,則只是把政敵關在籠子裡而已。他所走的更是沒有薄熙來的薄熙來路線,即「尊毛」和遊走「太子黨」與各利益集團之間的投機搖擺。
 
由此看來,中共處理薄熙來案的上策,一是公開審理,電視直播;二是公布全部犯罪事實,而不是遮遮掩掩;三是依法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公審薄熙來既是正面回應民間的呼聲,也可體現新一代領導集體的磊落情懷。而依法判處薄熙來死刑,一是因為薄熙來貪汙受賄「特別嚴重」,死有餘辜;二是以絕後患,不給薄熙來支持者日後集結勢力的機會,三是讓外界明白,習近平是強有力領導人,他有決心推進中國的法治和廉政。這樣貪官不再心存僥倖,中國仍有一線弊絕風清的改革希望。
 
薄熙來案如今已成為中國政治生態環境的晴雨表。北京對薄案如何了結,或許高層早有定論,但在一個人治的社會,薄熙來的命運將與中共的生命聯繫在一起,也將與中國的發展前途有某種關聯。薄熙來案的判決結果,將影響新一屆中央領導的集體形象,也攸關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心,各方且拭目以待。
 
 
关键词:薄熙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