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博覽會鋪陳自貿區發展大平台
2013-09-06 08:40:4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東盟博覽會」第10屆集會、「東盟-中國商務與投資高階層會」於3日起在廣西南寧揭開了幕帷。這連串在東盟-中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下,為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而舉辦的盛會,以往先後9屆所奠立的穩固基礎,已將自貿區協議所涵蓋的內容,如: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階層論壇、文化交流等。逐步快速推向預定規畫的位置,取得了令人讚譽的成就。新一屆的集會,雖然在高度不穩定的國際經貿環境中進行。但與會的各方人士對於區域經濟整合成功的信心卻更加堅定;並對會議期間諸多相關活動,將能使成長之路越走越寬,抱持著高度的希望。
據主辦單位介紹,第10屆東盟10+1博覽會參展企業達2,261家,實際總攤位4,600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6個東盟國家包館參展。除了會展場所人氣旺盛,東盟-中國商務與投資高階層會冠蓋雲集外,此段期間,還有東盟-中國海上互聯互通首航儀式、東盟-中國交通部長特別會議、促進科技教文環保物流等多領域交流、推動東盟國家與中國合作共建更多產業園區等活動。上述資料所提及的若干項目,看似駁雜陌生,難以引起廣泛興趣。但是卻是促使東盟10+1自貿區奠立多元根基、維持永續經營所不可或缺,更是發展高人氣的關鍵指標,可不宜因與生活不夠密切而輕忽了其重要地位。
也許數字能予以相對具體的感覺,東盟博覽會自2004年起,在廣西南寧每年舉行一次以後,自貿區建設發展,立刻突飛猛進。當年東盟-中國雙邊貿易總額為1059億美元,提前一年實現了突破1,000億美元目標。2005、2006年雙邊貿易額每年淨增近300億美元。2007年達到20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5.9%,提前3年實現了突破2000億美元的目標。2008年雙邊貿易額達2311.2億美元,因此增長13.9%。
到了2012年,更飆增到4,001億美元,與2000年相比,總額攀升達7倍以上。數據會說話,博覽會貿易平台對自貿區成長無疑有其不可忽視的潛在貢獻,其所以規模一年比一年擴大,應與其實質影響有關。尤其在世界金融海嘯多年來東盟各經濟體的逆勢成長,更獲得博覽會助力不小。東盟自貿區外的經濟體聞風而至,使經貿交流頻仍,應是博覽會張力發揮的結果。
到了2012年,更飆增到4,001億美元,與2000年相比,總額攀升達7倍以上。數據會說話,博覽會貿易平台對自貿區成長無疑有其不可忽視的潛在貢獻,其所以規模一年比一年擴大,應與其實質影響有關。尤其在世界金融海嘯多年來東盟各經濟體的逆勢成長,更獲得博覽會助力不小。東盟自貿區外的經濟體聞風而至,使經貿交流頻仍,應是博覽會張力發揮的結果。
這次集會期間的連串活動中,東盟和中國交通部長特別會議,在推展自貿區經營方面,也扮演了一項重要的角色。相關部長除了討論議題,提供卓見,還見證東盟-中國海上的互聯互通(欽州港到關丹港)的首航儀式。東盟自貿區海域港口互聯互通,是海上務實合作的基本條件,將來無論在海洋科學研究、航行安全與搜救、打擊跨國犯罪,才有實現的可能性。而中方為支持相關活動,提供30億美元成立合作基金,亦是和衷共濟的一種表現。
東盟博覽會對於交流平台的穩定擴展,秉持著開放的立場,由台灣對外貿易協會主導,以「台灣精品、繽紛生活」為主題的一個展區。從71家知名企業逾1400件高科技產品,選取108件精品集中亮相。一方面吸引東盟國家各界人士前來欣賞;另則讓台灣名品的市場觸角,由中國內地向沿邊東盟國家拓展,構成各方互蒙其利的局面。
東盟-中國博覽會以自貿區為依托,自貿區建設的成果為博覽會持續發展,提供了內在市場動力。同時,博覽會為企業分享自貿區建設成果,進一步開拓市場,提供了難得的好平台。這種互為表裡、相得益彰的觀念與行動,為區域經濟整合一體化成功,樹立了典範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東盟10+1自貿區成長的經驗,正為東盟主導的另一個自由貿易區:東盟10+6(澳、紐、印度、中、日、韓)自貿協議談判,當做參酌的範本。使新的世界最大自貿區推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發揮意想不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