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司法關說風暴 骨牌效應恐傷國民黨
2013-09-11 09:08:0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王金平涉及司法關說案風暴擴大,馬英九8日親自發表「台灣民主法治發展最恥辱的一天」聲明後,國民黨考紀會準備開鍘,處置王金平,連戰卻出面聲援王,指馬英九不該用這種方式羞辱王;綠營也攻擊馬英九「政治鬥爭」、「非法監聽」。一場涉及藍綠國會領袖聯手關說司法的醜聞,骨牌效應已然引爆,既引發內部爭鬥,影響台灣政局和國民黨團結,也可能不利國民黨明年七合一選舉和2016年總統大選。
兩岸政壇近期充滿驚奇和爆炸性事件。「世紀大審」薄熙來才落幕,中共一手導演的審薄全程,操控司法成為期待中國改革者的批評焦點。孰知薄案大戲未收場,海峽彼端的台灣卻爆出國民黨籍立法院長(即國會議長,相當於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委員長),為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即綠營黨鞭)柯建銘關說高檢署檢察長、法務部長不上訴其官司。而台灣最高領導人也親上火線,要王金平「自行了斷」,案件已成政治風暴。兩件大案都充滿戲劇張力和意外,但體制和標準截然不同,恰好提供海外華人對比參照的機會。
與薄案不同的是,馬、王隔空交火,很難視為政治鬥爭。即使有人堅信兩人自2005年競選國民黨主席即埋下心結,長期以來「道不同不相為謀」,總統、立法院長各司其職。但王被人指為「藍皮綠骨」,馬為維護司法獨立界線,六親不認「掃除」王。最高領導人要求國會議長辭職,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場大風暴。但馬英九依恃的卻不是總統職權,否則即有「違憲」之虞,他靠的是國民黨主席職位,而王金平是不分區立委政黨提名名單第一位,是黨授與他立委職位,再競選上議長。所以馬英九的行動是「清黨」以維護司法獨立,對比中共壟斷和掌控司法,是極端的鮮明對照,也是馬堅持的核心價值之一。
但不尋常之處,在特偵組蒐集到王金平為柯建銘不法關說證據,檢察總長黃世銘面報馬英九而引燃風暴。特偵組繼偵辦陳水扁貪污案立功後,再次成台灣政壇風暴的「火苗」,是職責所在或建立法治過渡過程必需的「陣痛」?台灣的特別檢察官制度已和美國一樣,既是特權打擊和法治維護者,也易成政治風暴源頭,是福是禍難料。
馬英九低迷的支持度中壯士斷腕,他法律專業出身,清廉自持,用人有高度「潔癖」,司法既被喻為「皇后的貞操」,不容絲毫被質疑和玷汙,馬不畏後果、排除情面處理王金平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或值得嘉許,但負面效應也顯而易見。
其一,處理過程並非完美無瑕,馬不待王返國,即發表被形容為「字字見血,刀刀見骨」的聲明,未讓王有當面申辯機會,對資深國會議長有失起碼的尊重,有「未審先判」之嫌。馬敢快刀斬亂麻或顯示掌握確切事證,除了關說的監聽錄音,還有被關說當事人法務部長曾勇夫立即請辭,但不待考紀會問明即開鍘,程序太操切急躁,反易落人口實。
其二,王金平是國民黨「本土派」代表人物,出身高雄,和本土色彩較濃的立委們情如「兄弟」。王過去和李登輝交往密切,是橫跨藍綠、能「攪和」擺平各方勢力的協調者。他出面關說顯示台灣選舉文化、國會生態和政治染缸習以為常的陋規,與馬主席的學院派標準大相徑庭,正是台灣司法改革和草根文化的對立扞格。
其三,風暴引燃,「省籍幽靈」又蠢蠢欲動。王如離開國民黨,黨內本土派立委動向、國民黨立院是否分裂、甚至引發政黨版圖重組,影響深遠。藍營在中南部本就居弱勢,如與本土勢力疏離,競選將雪上加霜。傳聞接任王的熱門人選洪秀柱也是外省背景,綠營和部分媒體迫不及待挑撥省籍敏感神經。一個分裂的國民黨如何面對明年七合一選舉,還有2016年總統大選,都是馬堅持原則須擔負的風險和代價。
繼查辦陳水扁家族貪污後,台灣正在給大陸看另一面鏡子。即使兩岸體制不同,民代關說成台灣「民主之恥」,但敢於追求司法獨立和正義,掃除特權關說,「罰」能上高層領導人,都是華人社會該追求的共同目標。僅此一點,或許該為馬英九按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