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刀也砍傷台灣 重傷國民黨和馬英九

2013-09-14 15:56:1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鍘王金平啟動之初,本報系聯合報社論用「這一槍,瞄準的不只是王金平個人」為題,闡明馬此舉是對準政壇積重難返的關說惡習當頭一擊,旨哉斯言。但如今事件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這一刀砍下去,砍的不僅是王金平,政治效應猛然發酵,看來台灣、國民黨和馬英九都無法不受傷害,原本沉悶無助的政局更雪上加霜。
 
馬英九對王金平開鍘,有傳聞指連戰、吳伯雄、郝龍斌、朱立倫等聯手,可能「廢馬擁王」,導致馬對王下重手。傳聞已被否認,但恰在鍘王後,台北政壇也醞釀不安氣氛,有人準備9月29日國民黨19全代表大會提案,要求馬英九須為2014年七合一選舉成敗負責;如國民黨敗選,馬須交出黨權,結果還是形同「罷馬」。有人甚至懷疑,馬能否平安做滿這四年,不無疑慮。
 
馬英九快刀斬王金平未贏得黨內普遍支持,反而形成空前新危機,有如國民黨前三次政爭的翻版。
 
本報系民調,高達六成七選民認為,馬處分王金平過重。學者解讀,馬下手太狠,反而打出了同情王金平的民意和情緒。而TVBS民調,馬的執政滿意度僅剩11%,創2008年來新低,馬顯然已四面楚歌,更巍巍顫顫。
 
形容馬這一刀也砍傷台灣,不是指責馬推動司法獨立、整頓國會風氣、提升憲政發展等做法不對,而是手法太粗糙,過程太急躁,態度太嚴厲,或未估算其骨牌效應的可能後果,以致不但未贏得民眾和黨內普遍讚揚支持,反而引發新風暴。台灣面對大陸崛起,近年生存發展生機甚受擠壓,危機感很深,國際情勢相對不利。但因本案又陷入新紛爭,藍營內耗、朝野互相抵消的循環,向來耽於內鬥的台灣,此刻更因「罷王」案刺激,為「政治過動兒」基因添薪加柴。
 
王金平固然有下台可能,但黨內不爽馬領導作風與作為的人更多,「後馬英九時代」氛圍更濃烈;加上綠營見縫插針,扭曲事件本質政治炒作,批馬「搞政治如猛虎下山,拚經濟像病貓軟弱」,馬的領導威信和人望更失,如何再有效領導台灣突破困境?這豈是台灣和2300萬人之福?
 
搞政治「政通人和」至關重要。有人形容馬、王兩人一個只有朋友,沒有敵人;一個沒有朋友,只有內圈知己。如今各據一方的國民黨大老、中生代「諸侯」,都等著看馬收拾殘局,人不和何以政通;事不緩,如何能圓?如人心疏離渙散,國民黨如何應對未來兩次選舉,甚至將再分裂,政黨版圖有再重組之虞。
 
王金平回應態度陰柔冷靜、蓄勢待搏意味濃厚。他「千言書」宣稱自己是「永遠的國民黨員」,博得立委、地方派系要角同情;他在等待機會重返政壇。立院開議亂象已可期,月底的國民黨全代會,都充滿變數。馬今後勢必更形孤立,成「光桿司令」和「跛鴨總統」。
 
我們不願見台灣社會的族群融合成果,因這次風波重回以省籍、地域作意見分界,以「本土/非本土」「本省/外省」「北部/南部」這類對立概念來看待問題,這樣台灣將再陷入對立分歧深淵中,如引發動盪或政黨重組,也可能授予對岸介入機會。民進黨大咖公開維護聲援王金平,聲稱南部鄉親疼惜他,頗有挑撥分化意味,這種伎倆部分民眾已能「免疫」,但影響明年和2016年總統大選已難免,未來兩年可能成台灣政治地殼變動活躍期。
 
馬英九揮刀砍王金平,法、理、情上都有可商榷處。關說事證出自特偵組「意外」監聽到,雖非馬下令,但主帥親征的聲明、考紀會前不尋常的記者會,都堅定鍘王意志,既未讓王有申辯機會即鐵了心腸鍘王,屬「未審先判」,不符程序正義。撤銷王黨籍後,獨立運作的中選會不尋常地快速走文,受影響干預的色彩濃厚,也授人以柄。而依法院組織法,特偵組只可偵查五院院長涉貪瀆案,本案非屬貪瀆,有無監聽權亦有爭論。而馬趁王出國主持女兒婚禮,家有喜事時觸人霉頭,觸犯台灣風俗人情大忌,他一反平日溫良恭儉讓作風,是落人口實被指急欲鍘王純屬政爭的主因。
 
馬砍出這一刀的正面功效尚未顯現,但整個台灣、國民黨和馬英九卻都傷得很深很重,綠營虎視眈眈,這一切作為,功過也都在馬英九。
 
关键词:一刀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