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 中國淪為美俄外交角力的配角?
2013-09-17 19:05:3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性格外露的中國前外長李肇星,日前在廣東一次演講會上毫不諱言指出,傻瓜才會相信中國是世界第二強,可和美國形成G2架構共管世界。這是習近平主席強調實現「中國夢」熱潮中,最明顯地給「中國崛起為世界第二強」論調潑冷水。
我們雖然不能以此判定李肇星要求中國外交走回「韜光養晦」的老路,但至少李肇星點出中國國力發展尚不足以支撐世界第二的現實,他也承認中國依然無法與美國爭雄。當然,李肇星論調的另一層意義具有雙重警告。一是警告外國輿論,尤其是西方輿論,不顧事實強調中國「雄起」,無非是要製造「中國威脅論」,讓美國乃至中國鄰國出手圍堵;二是警告中國朝野,不要因外國輿論「捧殺」得意忘形,以為自己真的可與美國平起平坐了。
與李肇星的潑冷水相呼應,美國國務卿柯瑞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經過三天秘密會談後,對全世界宣布,兩國對敘利亞阿塞德政府擁有的化學武器數量與類型,達成共識,將致力推動國際社會迅速接管這些武器。儘管美國和盟國沒有鬆口停止武力干預的可能性,但一場迫在眉睫的局部戰爭轉瞬間「軟著陸」。而造成這個局面的關鍵人物,是俄羅斯總統普亭。
因此,世界輿論驚呼,俄羅斯藉敘利亞化武危機,重新登上世界外交超級強權地位,給「美俄共管世界」下了一個最典型註腳。在這波戰爭陰影和外交折衝中,中國是無足輕重的配角,只是承擔幫助俄羅斯守住在聯合國安理會,不給美國及其盟國發動戰爭開綠燈的小角色。這也旁證李肇星所言不虛,只有傻瓜才會相信所謂的「美中共管世界」。
或許,中國除了沒有實力外,本來就不願在中東地區參與國際紛爭管理,而是聚焦心力在自家門口的東亞。但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外交折衝成功,也給中國重要啟示:只要有足夠的外交智慧和決斷勇氣,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的確可發揮大國作用,中國沒必要走回「韜光養晦」的外交傳統。
首先,美俄間協調成功,已充分表明美國唯一超強地位的終結。在阿塞德使用化武屠殺自己人民後,歐巴馬總統好不容易表態要進行「軍事懲罰」,但隨著英國退出、美國民意反彈、國會授權無望,歐巴馬面對「騎虎難下」之勢。連美國自稱為「令人難以相信的小規模空襲」都難以達成,美國霸權的衰退已到了令人難以置信地步。
其次,俄羅斯總統看準美國喊打、但力不從心的處境,一方面揚言對敘利亞繼續提供武器裝備,並將俄羅斯戰艦開進中東地區示威制衡,一方面又突破以往為反對而反對的務虛,適時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給美國伸出橄欖枝,幫阿塞德及時脫困,於是就有各方可接受的交出化武方案。而美國當然不願意放棄千載難逢的下台階機會,於是立刻改變軍事打擊的初衷,回到政治解決的軌道。
普亭乘勝追擊,在美國輿論重鎮《紐約時報》投書,抨擊美國霸道,闡述俄羅斯的邏輯,在輿論上也搶得先機。以致美國和國際輿論紛紛嘲笑歐巴馬隨著普亭的指揮棒起舞,謂諾貝爾和平獎應頒給普亭。
由此可見,在美國實力和干預意願衰退之際,與美國共管世界不是天方夜譚,為何多年來被中國嘲笑為「三流國家」的俄羅斯,可異軍突起,在大膽收留其他國家不敢收留的洩密者史諾登後,不但沒有受到美國報復制裁,且在敘利亞問題上繼續與美國叫板,最後還讓美國接受俄羅斯的調停方案,化解美國軍事干預敘利亞的危機呢?
總歸而言,普亭的成功建立在三方面:一是看穿歐巴馬「想打而不敢打」的困境,提出雙贏、三贏方案;二是敢於主張干涉主義,發揮大國威力;三是有魄力讓阿塞德讓步配合。俄羅斯行,為何中國不行?可見李肇星的話講對了一半,那就是中國的實力尚不能跟美國相提並論,但只要中國在外交上敢於突破框框架架,還是可能有所作為,中國不必強出頭,但也不能不出頭。不然,在處理世界危機上,將遠遠落在美、俄之後,淪為別人的幫閒和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