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訪東南亞能否重現雄風

2013-09-19 12:20:3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歐巴馬總統10月6日至12日將參加亞太經合會(APEC)峰會、美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元首會議,以及東亞峰會(EAS),並訪問印尼、汶萊、馬來西亞與菲律賓。惟由於歐巴馬在外交與經濟施政進展有限,這次東南亞行如未能以實際作為展現美國領袖群倫氣勢,不僅歐巴馬可能提前跛鴨,美國在全球的霸權領導也將難以為繼。
 
2011年以來,美國愈加重視東北亞與東南亞地區。在東北亞,日本與南韓為美國傳統堅強盟友,日本在釣島衝突後更不斷強化與美國的安保聯盟,並堅定不移地透過參加「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尋求經濟再崛起,及邁向擁有戰略打擊能力的軍事大國。南韓除大肆擴充軍備外,並積極與中國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搶先在東北亞作經貿布局。
 
東南亞方面,歐巴馬去年11月曾訪問柬埔寨、泰國與緬甸三國。這次訪問其他四國,顯見對東南亞各國與區域組織的重視。雖然他訪問東南亞時將密集峰會、多邊會議、雙邊對話與演講,有助與東南亞國家間相互瞭解,改善美國在本區域形象,但卻因一些因素,美國對本區的影響力恐怕很難提升。
 
首先,歐巴馬攻打敘利亞計畫猶豫不決,已讓美國國際信用受損,連帶影響美國人民信任政府處理國際問題能力。1973年的「戰爭權力法案」,美國總統須在發動戰爭後48小時內,向國會報告並解釋原因,如國國會不同意出兵,總統須在60天,或至多90天內撤軍。此顯示,法案並未限制總統對外發動戰爭的主動權,只是不准總統在海外進行秘密戰爭。美國立國200多年來,行政與立法部門一直在互爭外交與戰爭權力,歐巴馬主動退讓,不免創下影響兩大部門權力變動先例,美國在亞洲的盟國與夥伴擔心,未來美國總統是否都先尋求國會授權再決定是否出兵。
 
而在國內,信任政府有能力處理國際問題的美國人降至有史以來最低點。蓋洛普公司13日公布民調,只有49%美國人表示,對聯邦政府處理國際問題的能力有信心,上次認為政府處理國際問題的能力低,是2007年的51%。
 
其次,在全球貿易可能持續低迷下,即使美國一枝獨秀,也很難帶動其他國家擺脫經濟不振情況。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表示,2007年至2008年金融危機和隨之而來的「經濟大衰退」,至今仍餘波盪漾。富裕國家只有美國去年呈正向成長,所有已開發國家地區的進口,均低於危機前水準,唯有美國出口超過2008年8月的高峰。但美國或少數國家的正向成長,並不足以帶動全球經濟成長。由於金磚五國等開發中經濟體近年貿易也大幅減速,走下坡之勢可能預告未來幾年全球仍將面對不利的經貿大環境。而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礙於本身經濟實力,很難伸出援手,東南亞國家經濟仍需大幅仰賴中國。
 
第三,歐巴馬的威信正面臨重大考驗,他屬意的下任聯準會(Fed)主席人選前財長桑莫斯因參院反對,已自行撤銷提名,加上先前因出兵敘利亞案與國會關係緊張,白宮與國會未來數月將針對預算案展開角力,彼此相持不下,他在欠缺國會支持及國內外威信雙雙重創下,可能提前成跛鴨總統。
 
如何改變部分東南亞國家立場,讓美國振衰起敝?第一,在中國積極引進先進戰機、潛艦等俄製武器,並自行開發新武器系統之際,美國或應展現魄力,對亞太地區國家出售武器,以免本區軍力出現過度不平衡。
 
第二,在本區出現軍事危機時,美國應像北韓危機時一樣,派遣新銳武器與部隊,展現在必要時不惜發動「空海一體戰」的政治意志,而不是選擇性出兵,徒讓美國和其盟國與夥伴感到困擾。
 
第三,美國應持續地在本區推動人權、法治、自由、民主等計畫,而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最後,推動「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方面,美國不應畫地自限,而應敞開大門,讓經貿自由化程度接近的國家仿效「日本模式」,以「先參加、後談判及履行承諾」方式,參加TPP。
 
只有這樣,歐巴馬這次東南亞行,才能重現美國雄風,美國在全球的霸權領導才能維繫不墜。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