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極端案件頻發 中國政府應多予關注

2013-10-01 10:31:1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連日來,中國留美學生頻頻爆發重大治安事件,又有博士生把前女友割喉的負面新聞,近日成為媒體焦點,引起北美華裔社區熱議。這些案件看似偶然,卻提醒人們一個事實:中國留學生已成美加兩國社會多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留學生症候群」包括文化適應、學業壓力、社會調適漸出現問題,而海外僑社、母國政府和家庭對他們的關愛和輔導,似未能與時俱進調整。華裔菁英負笈海外,新生問題值得中國政府多予關注輔導。
 
據中國官方上周發布的「國際人才藍皮書」分析,中國已連續四年成為向美國輸出留學生最多國家,年增長率逾20%,僅去年來美的中國留學生達15.7萬人,占美國全部留學生四分之一。一個突出現象是,中國低齡留學也急劇升溫,出國留學的高中畢業生比率從2010年的9.28%提高到2012年的15.74%,部分「小留學生」更是小到初中、小學甚至幼稚園。
 
中國留學生群體已成21世紀世界特殊景觀之一,伴隨中國歷史上第三次移民大潮出現,在形塑未來美加華裔社區發生舉足輕重作用。在中國留美加學生人數不斷增多,留學群體不斷壯大時,留學生群體面對文化差異、學業壓力和孤獨感「三座大山」衍生的行為偏差,以及社會問題也愈來愈多。
 
譬如近年北美頻傳留學生名車炫富、生活奢華、找「槍手」代上課或考試、沉迷賭博,甚至因感情或學業壓力而殺人、自殺和或持械搶劫等極端惡性案件,即使只是少數人,不能代表多數,但已敲響警鐘。
 
毋庸置疑,能在中國激烈競爭下完成嚴格正規教育,再到美加留學的青少年,絕多數無論智商或學業表現,都是同儕中的佼佼者。但學業好並不代表心智成熟,更不能代表隻身負笈海外,獨立面對困難、逆境和挫折時,能理智應對,不做出難以理喻的事來。
 
首先,中國這波「出國熱」是否妥適,本身即見仁見智,充滿爭議。除了公費留學,留學生出國屬個人選擇,但政府卻責無旁貸,須一視同仁照顧,不能「放牛吃草」,否則類似案例層出不窮,不但傷害了人民,也影響國家和族裔形象。
 
其次,近年中國興起的留學熱過度包裝和宣傳,一味鼓吹出國,加大了留學生群體的良莠不齊,尤其許多留學生學業表現與校方預期落差很大。紐約時報報導,美國各大學發現,中國留學生留美過程申請文件普遍作假,譬如自述由中介代寫、托福考分數與英語口語能力不相稱等,為教學帶來困擾,這些現象都須整頓。
 
其三,中國實行計畫生育多年,如今留學世代多屬一胎化下的獨生子女,「小皇帝」們從小被灌輸爭強好勝、出人頭地等觀念,長大後很容易自我為中心,導致適應人際關係困難,缺乏責任感、行為容易走極端,不達目的便玉石俱焚在所不惜。維吉尼亞大學博士生朱海洋求愛不成,2009年1月割下女生楊欣頭顱;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博士生次永飛嫉恨前女友黃夢塵移情別戀,把她刺死,都是不懂處理人際關係的走極端悲劇。
 
其四,中國的學校教育一貫強調集體主義、國家觀念,忽視個體,缺乏信仰,這樣的教育必然導致對個體生命的忽略,其後果是孩子不僅不熱愛別人生命,也不珍惜自己,以致衝動之下,萬念俱灰,對父母、旁人和社會的責任感被拋到九霄雲外。
 
其五,由於語言障礙和文化隔閡,許多中國留學生即使學成留下來發展,但「融而不入」,留在「中式圈子」和自我文化語境中,無法在學業和生活中找到合適平衡點。在其他族裔眼中,形象依然是「封閉、頹廢、沒想法」,遇挫折或孤獨無助不願向人傾訴尋求協助,常是悲劇發生的背景。
 
相關機構調查顯示,多達四成中國留學生「常常緊張」,20%的人表示「大部分時間都很緊張」,很多孩子在多重壓力下,遊走在精神崩潰臨界點,一旦生活出現矛盾和壓力時,極易爆發,他們應成為大家關心和同情的對象。
 
中國的留學生問題造成國家人才流失、菁英出走,出國雖屬自己的選擇,政府卻不能任之由之。除了駐外各領事館既有的關懷輔導、同學會等組織外,整個教育體系如何納入系統性的完善輔導和管理政策,是到檢討調整的時候了。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