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全球老人失智症報告」的呼號

2013-10-10 10:25:1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國際失智症協會日前公布了「2013年全球失智症報告」,據合計2010年全球約有1億100萬人無法生活自理。依這般趨勢預測,到了2050年,需要他人照顧者逾2億7,000萬人,其中50%左右是失智症患者。面對全球高齡化時代來臨,國際失智症協會提出建議,要求各國行政體系應把失智症列為優先議題。並制定「國家失智症計畫」,全面整合社會行政與衛生行政資源,就環境狀況,紓解老人、失智症患者的壓力。時下問題已迫在眉睫,但能採取具體行動者似不多見,高齡化社會原本就是現代社會的一項負荷。再加上對其中有失智失能分子的額外照顧,若無良策應付,豈能不令人加倍懸慮。
 
國際失智症協會的建議,和論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精神,是完全相契合的。若依照失智症計畫執行,整合社政和衛政資源,除了透過強制保險制度,降低失智失能者未來成為他人的負擔外,該協會還建議每60位失智者應至少設一位個案管理師,把老人長期照顧服務系統妥加調整,並確保有足夠醫療和照護人力,增加對家庭照護者的訓練和支持。這種說法是周延完整的通案,宜於做為執行失智症的重要參考,可因時因地做選擇性實施。至於若干發展中國家,社會環境尚單純,老人中雖有失智失能者,尚可以由居家服務處理,則可將前述道理視為基本知識,為處理相關問題培養條件。
 
高齡化社會已在世界各地次第出現,但到目前為止,各方對於老人社群所衍生的失智、失能者,印象還甚含混。又由於各地政府和民間,到處缺乏專業人力和必需的經費,所以每提到失智失能狀況,說法都不清楚,也難判別是不是就正確。所以國際失智症協會建議,政府應把失智症列為優先議題,是該得到各方強力支持和協助的。若單憑各地少數有心人結社辦活動,在迅速成長中的老人失智失能問題,會因受到輕忽而至一發不可收拾。社會要付出難以估量的代價。
 
在問題還沒有得到廣泛和熱烈回應前,民間由非營利團體或組織所推動的相關活動,也應該受到媒體或意見領袖的傳播推介。今年4月中旬,在台北舉行「第28屆國際失智大會」,共邀到來自印尼、澳洲、芬蘭、台灣、日本、捷克等地近20位輕度失智患者來參加,全部過程經特別設計,多項活動並由患者擔綱。因為患者有病識感、及早發現、同時是分別加入各地失智症協會的成員,所以活動順利,在和家人一起勇敢面對失智疾病,肯定有助延緩病情。而國際失智大會的主辦人士,還進一步發表「全球失智症宣言」,為患者權益發聲。希望所有人都能了解,即使年老患了失智症,也可和這種疾病和平共處,追求基本人權和對生命尊重。所以雖是一些卑微表現,卻承擔起減輕失智負荷的現階段任務,做配合擴大措施的必要準備。
 
老人、失智、失能,在日常生活中有頗難分清的灰色地帶;一般人步入老年,認知能力會退化到某個程度後,呈穩定狀態;但罹患失智症老人,認知能力卻不斷衰退,致無法自我照顧。認知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的衰退,通常不是失智症病人就醫主因,失智症隨伴的行為、精神狀態,造成家屬照顧的沉重負擔,甚至導致老人虐待,提早將病人送到慢性病安養院,增加醫療的社會成本。顯然,這也是國際失智症協會,大聲宣揚優先處理失智議題的另一個主要原因。尤其家中有老者的家庭,要更仔細找出老者問題的根源,莫陷入偏差。
 
人口老化處理失策,多方面的損失將難以估量。泰國以及東南亞諸國,以往對甚多問題的解決,力有弗逮。只得任由其存在。但是現在應該和以往多有不同,對處理問題的態度和立場,都宜設法調整。高齡化衍生狀況妥善解決,當屬要務之急,若政府對問題因應無能、學者對問題研究無力、官員對問題解決無心、政客對問題狀況無知、人民對問題嚴重無感,則所獲成就會大打折扣。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