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合作的發展與考驗

2013-10-12 10:58:2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太經濟合作會高階層會議,8日在印尼峇里島開幕。與會領袖承諾合作推動全球復甦,並力求在今(2013)年底限期之前,達成關鍵自貿區(TPP)談判。在亞太經合會的聯合聲明中,還強調支持多邊貿易體系、追求「茂物(Bogor)目標」的實現。加強基礎設施發展和投資、落實謹慎且負責的經濟政策以抵銷成長低迷和貿易疲弱的影響。亞太經合會涵蓋太平洋兩岸重要經濟體,幅員遼闊、實力可觀。如果運行有效,對區域經濟發展自會有所影響,甚至可進一步整合為處理世界經濟秩序主力。泰國政府和民間,自宜對此國際經貿體系多加認識,深入察。
 
亞太經合會議從1989年由澳洲提議成立以來,前4次集會只是部長級的會議。到1993年由美國擔任輪值東主,當時的美國新總統柯林頓,表示重視此項會議功能,並承認世界經濟重心逐漸轉往亞太地區的事實。乃提議提升此會位階為首長級,從此使亞太經合大勢展見了一番新氣象。若以組成的21個經濟體所具備實力,涵蓋28億人口,占全球人口40%,貿易量占全球45%,基礎是相當穩固的。再有世界首席經濟體美國領導運作,應可有一番作為,對國際經濟整體復甦無疑是一股新的希望。
 
但是,美國和日本之類先進國家對世界經貿發展的看法,和一般的經濟體是存有相當落差的。尤其對於發展中國家,更無意放下身段,一同朝向互惠互利的方面去努力。因此柯林頓促成亞太經合會提升了會議位階之後,就不見有積極的引導態度,隨後的美國執政者,予外界有若即若離的感覺,事實上在亞太經合組織內部,美國一貫側重於推進貿易投資自由化,但僅自由化而忽視經濟技術合作;發展中國家,包括新崛起的中國在內,強調的是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不可偏廢。這般立場並不能充分和諧的經濟體湊在一起,最多是做好形式上交流而已。
 
今年亞太經合會年會,原本把「重返亞太」口號喊得震天價響的美國總統歐巴馬,卻因受到政府預算卡關,宣布取消出席領袖會議。使國際上多有期待者頗感失望,輿論則議論紛紛,形成年會一波意外高潮。以美國當前做世界領袖的處境,若干應對早就顯示備多力分的現象,何況歐巴馬不參加亞太經合會的活動,也不是第一次。去年9月俄國輪值主辦年會,歐巴馬也因參加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不能分身,而未曾赴海參崴出席亞太領袖會。所以國際似宜以平常心看待,對美國領袖的立場和抉擇加以尊重。
 
由於全球復甦力道不均,金融市場震盪劇烈阻礙成長,尋求能順利達成貿易協定動能,便成為這次與會各方著力的目標之一。特別是涵蓋亞經會12個成員國的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其談判進展,尤其是矚目的焦點。亞太經合會領袖集會前,峇里島部長級會議曾表示要力拼年底拍板定案。但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則認為,要在年底簽署泛太平洋夥伴協議「時間緊迫」,和美國方面宣稱年底可定案不同調。顯然,美方企圖將已延宕3年的自貿協議加速完成,以作為歐巴馬重返亞洲政策的一個支柱項目,增加了工作的壓力。
 
歐巴馬因故爽約,外界評論不一,新加坡學界有「美國會給人政治失能和財政不負責任的印象,也讓人質疑歐巴馬政府能否履行對亞洲的承諾」。加上近年美國與中國在貿易、安全和領土爭議之間角力不斷,歐巴馬取消亞洲行,形同將話語權出讓。使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獨領風騷,在東南亞做了盡情表達,將影響到美國的亞洲戰略。
 
若從習近平在領袖會上「轉型中的中國:亞太地區能夠期待什麼」為題的演講看,其內容聚焦經濟改革。他並向國際傳遞注重周邊外交、中國經濟不會崩潰等訊息,平實而明顯。當是發展中國家所樂於聽悉並欣然接納的意見。亞太經合會自始有其發展目標,希望決策人士妥為體會,切莫釀成針對性的差異,影響到團結。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