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新型大國關係依然交鋒不斷

2013-10-15 11:17:4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四個月前,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加州莊園峰會共譜「美中新型大國關係」與「新合作模式」樂章。四個月後,10月上旬,新型大國關係卻已變調為新型大國交鋒,而「新合作模式」也改弦易轍為「新競爭模式」。
 
美國聯邦政府暫時關閉,歐巴馬取消東亞行,讓習近平在亞太經合會獨領風騷。影響所及,歐巴馬指定的領袖代表國務卿柯瑞在東亞峰會的光芒,幾被中國總理李克強掩蓋殆盡。
 
首先,美國在亞太經合會一向扮演主導角色,歐巴馬缺席多少對「再平衡亞洲」政策受到影響。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新加坡原本都對歐巴馬參加峰會寄予厚望,在白宮宣布歐巴馬取消訪問馬、菲與兩場峰會後,亞洲國家領袖對歐巴馬政府的再平衡亞洲政策不免開始懷疑。
 
雖然亞太經合會東道主印尼總統尤多約諾聲稱,峰會圓滿完成,實際成果豐碩。不過,由於華府和北京在台前幕後相互角力,為峰會蒙上陰影。美國的政治及財政危機未解,不少亞太國家質疑歐巴馬能否兌現對亞太地區的承諾。而北京也推動中國版的再平衡亞洲政策,在本區「搶樁」。
 
其次,歐巴馬從2011年起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 協議,也因他缺席而可能影響進程。儘管代替歐巴馬出席的國務卿柯瑞卯足勁遊說成員國加速推動TPP,但習近平的演講卻讓不少亞太國家對TPP的信心動搖。
 
柯瑞對APEC企業論壇發表演說表示,必須為不斷變化的道路訂定新規範,跟上現今市場速度。峰會結束後,他會晤11個參與TPP談判的國家領導人,希望排除萬難,在今年底前完成預設的談判目標。
 
TPP涵蓋12個APEC會員國,但卻排除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和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印尼。美國宣稱TPP是因應變化複雜的21世紀經濟與貿易的新遊戲規則,包括管理雲端運算、專利權、投資與市場准入等。不過,中國與一些參與TPP談判的開發中國家卻擔心,訂出的貿易規範主要嘉惠最富的國家與最強的企業,TPP只符合美國、日本與跨國公司利益,而非基於亞洲的利益。
 
緊接柯瑞之後,習近平演講表示,中國將致力構建橫跨太平洋兩岸、惠及各方的地區合作框架,北京對有利的機制安排都持開放態度。此顯示,北京一方面繼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與TPP抗衡;另一方面,儘管對TPP有不滿,認為是美國宰制亞太經濟的工具,但卻未封閉中國未來也參加TPP的大門。
 
具體行動方面,習近平不僅提升印尼與馬來西亞的關係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也與印尼簽署逾300億美元合約,同意2017年前將雙邊貿易額從當前570億美元提高到1600億美元。此外,他更倡議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北京願意對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支持。顯然,北京正透過這些經貿利益對亞太地區國家「綁樁」。
 
再次,習近平訪印尼、馬來西亞演說中,主要傳遞中國「和平發展」理念,並警告東盟國家:其他國家(特別是美國)可能挑撥中國與東盟關係。李克強10日在汶萊出席第八屆東亞峰會時呼籲,東亞各國應增進安全互信,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他以「筷子理論」比喻各國關係,強調「捆在一起就不易折斷」。而在南海問題上,強調應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協商談判和平解決,非爭議國不應介入。顯然,習近平與李克強不僅有強烈「固樁」意圖,亦有排斥美國參與的戰略意涵。
 
雖然李克強與柯瑞會面都強調「美中新型大國關係」與「新合作模式」,但兩人在南海爭議、網路安全、美方放寬中方高技術出口限制等實質議題上,言語卻針鋒相對。李克強特別關注美國債務上限問題,擔心北京購買的美國公債貶值,並說中國只是發展中國家,不能用對西方的同一標準加諸其上。柯瑞答稱,中國實際上比李克強所認為的更發達,大家對世界都有共同責任。
 
從美、中最近競爭日趨白熱化來看,習近平說過「太平洋夠大,足以容得下中美兩大國家」,但美、中的實際作為,都在排除對方,彼此交鋒不斷。
 
关键词:美中新型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