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參加TPP障礙是自己 最大助力是美國
2013-10-24 10:45:5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國務院前亞太助卿坎伯(Kurt Campbell)日前訪問台灣時說,每一個他造訪的國家,如泰國、印尼與菲律賓,都表達想參與「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的期望,希望能以「初級會員國」(junior membership)特別身分加入TPP,「這不可能發生」;台灣若要加入TPP需有「政治企圖心」(political ambition),及跨越單一黨派的努力。
坎伯說的沒錯,目前外在環境對台灣參與TPP尚稱有利,台灣參加TPP的最大障礙反而是自己,而最大助力應是美國。今年2月卸下亞太助卿後,坎伯應邀出席台北舉行的「2013台美日三邊安全對話研討會」,以「東北亞之安全情勢及其對台灣的影響」為題,發表午餐演講。
台灣來自外國的支持顯然頗可觀。例如,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台灣連線主席孟南德茲(Robert Menendez)8月訪台時表示,支持台灣加入TPP和台美簽訂雙邊投資協定(BIA)。包括對台一向友好的聯邦眾院外交委員會主席羅伊斯(Ed Royce)、民主黨籍眾院少數黨領袖波洛西(Nancy Pelosi)等多位重量級議員,都支持台灣加入TPP與台美之間的BIA。
在亞太經合會(APEC) 峰會期間,台灣領袖代表蕭萬長在會議閉幕後,與日本首相安倍雙邊會談,希望與日方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A),安倍不僅同意以「適當措施」來深化及提升雙方關係,也同意支持台灣加入TPP。
蕭萬長除與中國大陸、美國、日本進行雙邊正式會談,更利用各種場合與新加坡、澳洲、紐西蘭、墨西哥等雙邊會談,將台灣和其他國家簽訂經濟協議的訊息轉達給互動經濟體,作為洽談經濟合作的「敲門磚」。甚至連歐洲議會9日在法國史特拉斯堡全會時,也表決通過「台歐盟經貿關係」決議案,呼籲歐盟執委會啟動與台灣的「投資保障及市場進入協議」談判,以深化雙邊經貿關係,提升雙方相互投資的質量。
儘管北京對台灣與紐西蘭、新加坡以外較大經濟體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及對台灣參加TP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仍有意見,惟從美、日、歐等國家的反應看,台灣加入TPP的外在環境還真的不錯。
顯然,剩下最大問題就是台灣自己的問題了。朝野政黨如不能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STA)達成共識,不要說美國幫不上忙,其它想與台灣洽簽自由貿易協議或經濟合作協議的國家也可能裹足不前。最明顯例子是「新台經濟夥伴協議」(ATSEP),新加坡正在觀望台灣立法院如何處理兩岸服貿協議,如果民進黨執意「逐條討論,逐條表決」,甚至要求不利台方的條款統統退回重新談判,則新加坡也不無可能在ATSEP上打退堂鼓。
自2008年以來,台美關係大幅改善,台灣不僅被美方稱為「重要安全與經濟夥伴」,也成為美國「免簽證計畫」(VWP)一員。此外,台美高層官員互訪,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重啟協商,雙方關係各層面都強化。問題是,台美若繼續在TIFA架構下談判,雙方關係可能會出現大問題。美牛爭議已讓台灣傷痕累累,更不用說爭議性更大的美豬議題了。台灣無論那一黨執政,TIFA談判未完成,執政的政黨已元氣大傷,正是台灣「內耗式」民主的特色。
台灣經濟規模只是中型,但無論貿易額或經貿自由化程度,都比越南、婆羅乃、馬來西亞、智利、秘魯等TPP成員國佳,而與新加坡、紐西蘭在伯仲之間。易言之,越南這些國家能躋身TPP,完全是因較早參與而已。事實上,2012年同意加入TPP的日本、加拿大與墨西哥,經貿自由化程度也不是很高,談判時不免要求某些項目或條款暫緩實施或執行。
再從美國自身利益觀之,歐巴馬總統未能出席APEC經濟領袖會議與東亞高峰會(EAS)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已在東亞地區分別獨領風騷,美國則相形見絀。由於TPP是美國再平衡亞洲政策的核心,美國有必要從戰略高度向東亞地區國家釋出新訊息:美國將在下一階段優先讓印尼(東盟第一大國)、泰國(美國盟友)與台灣(重要安全與經濟夥伴)採用「日本模式」,即先參加TPP、後談判、再履約。
唯其如此,美國才能昭告本區各國,只有美國的盟友或夥伴才有資格優先參加TPP,以讓美國在平衡亞洲政策更有力地持續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