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事件凸顯大陸新聞界的困境

2013-11-01 14:13:1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紅二代」薄熙來世紀大審剛落幕,大陸草根記者陳永洲的「捉放」事件又震驚國際。湖南長沙警方跨界到廣東誘捕《新快報》記者陳永洲,理由是他連續報導揭露湖南上市公司中聯重科「不法黑幕」,不實報導導致該公司損失慘重。陳永洲被捕,新快報在頭版登出「請放人」三個大字,開官方媒體要求警方釋放遭拘捕記者先例,一時之間吸引全球關注。如今案情卻急轉直下,長沙市人民檢察院30日已批准,以涉嫌損害商業信譽逮捕陳永洲。
 
但這齣「連環劇」真相如何,迄今謎團並未全解開。 
 
新快報的「請放人」呼籲,各國媒體競相報導,莫不視為中國媒體挺身而出、維護記者合法採訪權益的「自主」先例,誤以為大陸變了,媒體敢對抗官方逮捕。國際輿論關注也帶動大陸媒體連鎖反應,包括中央單位都出面要求警方解釋逮捕原因,大陸十多家重量級媒體都發表社論、短評,支持新快報的呼籲;新快報也鼓足餘勇,翌日又在頭版登出「請再放人」呼籲。短短數天內,大陸新聞界南北呼應,形成「六四」後罕見的同仇敵愾氛圍。 
 
沒想到,就在外界關注長沙警方是否放人,或中央如何表態之際,陳永洲突然以剃光頭的「罪犯形象」,在中央電視台露面認罪,承認自己受人指使、貪圖錢財發表大量失實報導,其中大部分文章且是別人提供,他接受賄款達人民幣50萬元。至此,這場媒體爭自主權的「美麗的誤會」變成「醜聞」。 
 
形勢隨之急轉直下,原本高調要求放人,並聲稱「窮骨頭還有兩根」的新快報,立刻在頭版刊登「道歉聲明」,承認陳永洲報導失實及報紙「做法不當」,而中央媒體及其他出面支持的媒體也改口,紛紛譴責陳永洲和新快報,轉瞬間,昨天的「英雄」變「狗熊」和「媒體敗類」。這樣的轉折戲碼,令人眼花繚亂,但由此也揭示大陸新聞媒體生態和處境的艱難混亂情況。 
 
由於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國際關注,陳永洲的司法審判,內情會逐漸浮出水面,媒體、權力與商業之間的三重複雜關係,都可能曝光。首先,人們要問,為何陳永洲被捕之初,海內外媒體都站在新快報一邊?或許是因記者和律師在中國是「高風險」行業。新聞工作者隨時可能被抓被關,這種媒體「集體受氣」被打壓情結,應是輿論界最初聲援陳永洲和新快報的主因。
 
大家期待媒體能發揮正常監督力量,扮演人民「看門狗」(watch dog),既監督政府,也監督不法企業。 只是這一次,似乎看錯人、選錯邊了。 
 
其次,既然陳永洲長達一年報導不實,共18次報導給中聯重科帶來數十億元損失,為何當事人未早舉報?警方為何未展開司法偵訊並依法抓人?莫非其間還有更多內幕?重要的是,陳永洲未經司法審判定罪,尚處於偵訊階段,央視就讓他以罪犯身分剃光頭、穿囚衣出面公開認罪。媒體有替代法庭審判之嫌,到底是為平息事件延燒,或有其他弦外之音?其做法和習李體制上台後一貫強調的「司法程序公正」似有違背,讓外界感覺事有蹊蹺。 
 
從本案可看到大陸媒體的困境。一方面,媒體記者揭黑面臨專政機器打壓的風險,記者報導的合法權利相當脆弱,生命和安全相對缺乏保障;另一方面,媒體和新聞工作者也常自甘墮落,淪為政治權力或公司利益集團博弈角力的工具。大陸媒體收受紅包已成公開秘密,受人指使拿錢充當打手者更不乏其人。此事件揭開中國政界、企業界與媒體業相互為用的三重黑幕,媒體在權力與金錢下遊走,「大黑吃小黑」時代劇不斷上演。 
 
大陸新聞業在政治夾縫中生存,內有政治禁忌和不同「公婆」管理,外有金錢誘惑和企業勢力影響,這次事件凸顯新聞業的腐敗現象,的確辜負了公眾的信任和支持。事件也再次敲響警鐘,敦促當局須盡快進行新聞立法,既須保障新聞媒體和記者有報導真相、監督權力的合法權益,也應畫出明確紅線,防止新聞媒體和記者成為企業打手和謠言溫床。任何健全的社會,最終都需要健全的媒體,扮演公眾監督和發聲的平台。
 
关键词:新快事件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