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應調整策略 全面遏制安倍暴走
2013-11-06 10:30:5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當全球將注意力轉向即將召開的中共18屆三中全會,期待中共的改革路線揭曉之際,中國卻面臨國內外嚴峻挑戰,再次成世界輿論焦點。象徵內部局勢不穩的新案例,是疆獨勢力把恐怖攻擊帶到中國政治神經中樞天安門廣場,引發震撼;而代表外部世界的棘手考驗,是日本安倍政權四處外交遊說,加劇對中國的挑戰。
其中最驚險一幕是,大陸海軍三大艦隊日前聯合舉行「機動-5號」演練,日本海上自衛隊機艦進入演習區,進行持續性、高強度跟蹤、監視及干擾,圖獲取情報。如非中方採克制姿態,發生擦槍走火,這個地區可能立即進入局部戰爭的烽火硝煙中。此前,日方也公開威脅,將擊落進入釣島海域偵察的中國「無人機」,等同向中國下了挑戰書。
從目前中南海應對態度看,習李體制登場後,在釣島主權爭議上雖「硬起來」,似乎全面修正鄧小平時代的「韜光養晦」策略,甚至文宣上不再忌諱使用「戰爭」字眼,但綜觀北京的總體戰略,依然「攘外必先安內」,把做好內部事情放在最優先,面對日本赤裸裸挑釁採取「隱忍」態度。
在東突疆獨勢力策畫天安門自殺性恐襲衝擊維穩之際,北京不願在外部問題上面臨硝煙四起局面,從而使三中全會失焦,是克制的主因。但容忍歸容忍,安倍政權對華挑戰不斷升級,是不容否認的事實。日本除軍事挑釁外,公然將國際使命與對世界和平的貢獻,定位在遏制中國崛起上。亦即,從戰後被動成為西方世界一員,扮演美國圍堵中國的「不沉航空母艦」,再主動將自身變為遏制中國崛起的主要力量。
對安倍這種對華全方位挑戰,北京似宜有全方位應對措施,而不應以在釣島海域「正常巡視」對策為滿足。北京在對日策略,至少須思考三個方向。第一,日本在釣島主權上不會輕易讓步,中國應秉持習近平上台後提出的新思維,即從戰後國際秩序的法理原則,進行維護主權行動。其中關鍵依然是美國,其次是台灣。日本已看到北京重提二戰框架的嚴重性,因此不惜在軍事上挑戰中國,企圖刺激北京動怒,從而拉攏美國在釣島問題上徹底站在日本一邊,這也是日本媒體聲稱美日將制定釣島「共同防衛計畫」的原因。
事實上,圍繞釣島的火藥味加濃,美國華爾街日報已打破戰後常規,不顧歷史事實,公開呼籲白宮承認尖閣諸島(該報故意採用日本稱呼)主權屬日本。可見中國一味在釣島海域展現「肌肉」,並無法解決問題,而是要繼續外交說服美國,回到二戰後國際秩序框架看待釣島主權爭端,防止美國被日本拖下水。
此外,北京也應增加對台灣的善意,看待中華民國問題上持更彈性立場,因為戰後國際秩序、歷史事實和國際條約都離不開中華民國,只有兩岸立場更趨一致,處理釣島問題才能順理成章,避免節外生枝。
第二,北京應更深化改革開放,經貿金融問題上更自由化、國際化,使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全面接軌,讓世界繼續在中國這個巨大市場和世界製造基地分享利益,以經濟帶動政治。說穿了,安倍政權的戰略重點依然是振興日本經濟,以經濟帶動軍事化發展,與中國在亞洲競爭龍頭老大地位。中國只有繼續推動深化市場經濟改革,並以政治體制改革衝破瓶頸,才能在亞太地區確立強國地位,對釣島主權真正掌握優勢。
第三,安倍上台後,實施全球走透透策略,推銷日本,也在亞洲和其他地方挖中國牆腳。日本要突顯的正是所謂民主、自由、人權等普世價值,儘管日本在歷史認知和主權爭議上還是搞軍國主義的右翼那一套,與普世價值背道而馳,但中國在言論、宗教自由等問題上依然被國際詬病,讓安倍全球走透透有了說中國壞話的「資本」。北京想得道多助,也應推動人權、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讓中國崛起融入世界發展主流,才能孤立日本,戳破安倍的欺世面目。
總之,北京既不想戰爭,不願因此與美國衝突,就應制定全方位對日新策略,反制安倍的挑釁,東亞才有真正的繁榮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