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襲向東蔓延 成中國崛起新難題
2013-11-07 10:54:30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10月28日發生在中國政治心臟北京天安門廣場金水橋邊的汽車衝撞爆炸案,北京官方已定性為「經過嚴密策劃,有組織、有預謀的暴力恐怖襲擊案件」,並直指「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東伊運)為幕後指使者。警方逮捕5名涉案嫌疑人,並查出車內3名死者身分,8人均為新疆維吾爾族。
「10.28」天安門恐怖襲擊,是近年首次在毗鄰中國最高領導人辦公地點附近惡性治安事件,充分暴露大陸防範恐襲仍有漏洞。事件造成中外遊客與執勤人員48人傷亡,因而再次繃緊中國反恐神經,以致國防部也出面表態,稱必要時軍方將參與反恐。不難預料,針對新疆維吾爾人的新一波高壓行動或將展開。
據媒體披露的案情,參與襲擊行動者,來自新疆中部的鄯善。從今年鄯善魯克沁鎮發生多起維族攻擊事件,不難發現蛛絲馬跡。今年3月,魯克沁鎮因商店糾紛導致警民衝突,釀成6月26日暴力恐襲案,多名暴徒先後襲擊魯克沁鎮派出所和鎮政府等,造成24人遇害,參與襲擊者11人被當場擊斃,被捕的3人9月被以參加恐怖組織等罪名處死刑。被處死者中,據稱有一人就是此次襲擊天安門3人的親屬。
類似的「冤冤相報」,惡性循環,已成當局在新疆處理維漢矛盾難以解開的死結。北京自王震、王樂泉治理新疆多年,採取高壓和封鎖政策,對槍枝武器嚴厲管控,使襲擊案局限人口不稠密的新疆地區,影響面也不大;使用的武器也僅限大刀、土製炸彈等,傷亡相對較低。
但情況似乎在變。天安門襲擊事件有不同象徵:地點就在首都的政治中樞、國際觀光著名景點;襲擊行動向人口密集的東部大城擴散,一舉迫近中南海國家領導辦公地。一方面說明大陸嚴密的人口流動管理防線已失靈,另方面也表明,恐怖組織認為在東部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密集地發動攻擊,代價更小,「效果」和國際視聽影響更大。這樣的「質變」顯然將加重今後維穩的負荷和難度。
由此看來,北京「圍堵」式維穩和反恐思維,面臨兩重困境:一,實質層面上,試圖把維吾爾人積怨「封鎖」在西部,可能導致疆獨團夥改在東部城市發動恐襲,且所獲「收益」越高。今後恐襲如蔓延東部都會,遍地開花,當局將疲於應付;再有恐襲事件,將影響中國的國際形象,也多少影響外資信心。
二,政策層面上,「治本」比「治標」重要而有效。外界認為此事或再暴露北京的治疆政策、漢維關係都有缺陷。過去數十年,當局在新疆嘗試推動經濟振興方案,但說突厥語的穆斯林維吾爾人似未全獲益,始終是中國肌體內的一根肉刺。中國政府一直認為宗教極端主義是新疆動盪主因,譬如這次參與恐襲的3家8口人就是一起觀看東突組織的暴力恐襲光碟,產生極端思想,才作自殺攻擊。專家也認為,經濟不平等、當地族群關係不和睦,也是助因。
事件讓新疆自治區區委書記張春賢的「柔性治疆」策略面臨新考驗,大陸輿論已出現改變「柔性」策略,強硬鎮壓的聲音。但實際上幫助新疆發展經濟,縮短新疆和東部沿海地區差距,大方向並沒錯,需再加強而不是削弱。應檢討的是,實施過程是否讓維吾爾人真正獲實惠,如果新疆經濟發展好了,卻只是極少數人先富,貧富差距反而拉大,可能無助穩定和諧。
這次恐襲勢將成中國反恐戰略的新轉折點,迫使當局全面檢討所有防範措施。中國維穩預算龐大,甚至已超過軍費開支,但基本仍靠人為的「軟件」措施,譬如動輒盤查證件、出動大批軍警造勢等,但這起爆炸案靠的是隨處可取得的400公升汽油、大刀和不怕死的人,恐襲花樣翻新將像美國一樣,讓政府防不勝防。
習近平治國以「中國夢」為號召,但新疆、西藏問題若得不到妥善解決,強國夢就難以真正實現,中國崛起的步調也會受拖累。打擊疆獨、藏獨勢力的同時,須留意對偏遠地區的經濟扶持,鐵腕打擊所謂「三股勢力」,絕不能針對整個維族。只有恩威並施、教化防範並重,才能鏟除恐怖勢力孳生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