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指責德韓找錯對象 用錯匯率當理由

2013-11-12 09:50:1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依照美國法規,財政部每6個月須向國會提交一份關於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情況報告,以評估是否有貿易夥伴通過操縱貨幣等途徑,謀取不公平競爭優勢。10月30日,美國財政部公布此匯率報告,特別將批評矛頭對準德國及韓國,指責德國經常帳順差過大,恐讓歐元區乃至全球經濟陷入通縮麻煩;另外,報告也告誡韓國,勿為阻升韓元過度干預匯市。
 
報告特別強調並敦促那些持續擁有龐大經常帳順差的歐元區國家,必須採取行動,提振內需增長,降低順差。財政部還明確點名,德國在歐債危機期間一直保持龐大的經常帳順差,2012年德國的名目經常帳順差2233億美元,甚至超過了中國的1931億美元。
 
從實際發生的現象及結果來看,德國的確享有龐大的貿易順差,直接跳躍式推論,又好像有依據,也就是德國顯然賣出太多商品,而買太少商品,以致可能造成國際市場需求不足,進而引發通縮。顯然美國財政部非常不滿德國這種以鄰為壑的作為,同時,也暗喻美國以大量進口、消費的發展模式,及採取超級貨幣量化寬鬆(QE)政策,以避免通縮,才是正確之道。
 
實際上,這些指摘意義並不大,除非美國財政部能明確指出,德國採取什麼特別的出口政策,而這政策又明顯違反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範,美國財政部可據此提告WTO,要求德國改善,但似乎又找不出這些事證。另外,把德國順差問題放在美國財政部匯率報告裡,也頗為奇怪,因為歐元成立後,歐元匯率基本是原來17國的平均匯率,歐元的貨幣政策是由歐洲央行所掌管,德國單一國家的進出口已不能直接以歐元高低相連結。
 
以歐元走勢而言,在2008年達到最高一歐元可兌換1.465美元後,便呈走貶趨勢,至2012年平均只剩一歐元可兌換1.285美元而已,這應該是美國財政部所不樂見的。不過,要求歐元升值,便可抑制德國貿易順差嗎?那也未必。以德國2012年貿易資料來看,其商品貿易順差2398億美元中,有近6成來自其他歐盟國家,只有19%來自美國,因此,德國順差主要來自歐盟區內而非區外,整體歐元匯率變動,很難改變其內部結構。今年前8個月,歐元雖升至可兌換1.35美元,但德國已累計1671億美元順差,估計今年順差將與去年相當,便是佐證。再者,歐元近年貶值,不就是歐洲央行學美國聯準會(Fed)採貨幣量化寬鬆政策所造成的?
 
另外,若以美國2012年商品貿易7000多億美元的逆差來看,來自德國比率也只有8%左右,因此,要把美國貿易逆差主因歸咎德國,實在有點小題大作,而德國2000多億美元順差雖然礙眼,但與美國關係也不大。倒是中國對美商品順差由2008年2663億美元,至2012年一舉突破3000億美元,達到3151億美元,占美國商品貿易總逆差43.26%。不過,這段期間,人民幣可升值了9%。雖然,在此次報告中,還是「照例」提出人民幣低估的看法,但似乎聲音越來越小。事實上,人民幣升值已不必經美國施壓,因為在人民幣國際化的政策下,人民幣成為相對強勢貨幣,已是既定方向。
 
至於韓元近年來的波動幅度,的確令人很難相信是市場浮動的結果,韓元可以從2008年金融海嘯前夕的800多韓元兌換一美元,瞬間貶至一美元兌1400多韓元,然後再升至目前1060韓元,波動幅度高達4成以上。如今面對日圓貶值,韓元還想再貶值,因此,美國財政部才提出告誡。不過,韓國官員回應卻是,如有必要還是會出手穩定韓元。看來,美國財政部的匯率報告罵得雖兇,但大家只是看看而已,或許也從另個角度,映照了美國國際影響力日趨弱化,以及找錯對象的情勢。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