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領導人同時展開權力布局

2013-11-15 10:31:18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兩岸兩個執政黨最近同時開一場事關未來的黨大會,中國大陸中共召開18屆三中全會,台灣的中國國民黨舉行19屆全代會。三中全會改革走向和權力布局吸引全球媒體,熱度很高;國民黨19全不但延期且避開台北,移師台中梧棲,刻意降溫。就表象論,兩岸存在很大反差;若進一步探究國、共兩黨會議實質內容,兩岸領導人的權力布局和思維反差更大。
 
國共領導人權力布局最明顯反差,在馬英九修改黨章確立國民黨員如當選總統,兼任黨主席成為定制。馬英九說的很明確,黨內不能有「兩個太陽」。「兩個太陽」對共產黨而言是國共鬥爭歷史,延安時期的毛澤東要和蔣介石爭個高下。馬英九此時搬出「兩個太陽」,卻是針對黨內奪權風暴的反制。自從馬英九親上火線,以「大是大非」要撤銷立法院長王金平黨籍,卻遭黨內外無情反噬,幾乎已等同跛鴨。未來兩年多總統任期,馬若因明年基層七合一選舉受挫,勢將難再掌握黨機器。台灣已民主化,馬英九過往思維也是期待改革黨的體制,但其理想隨著黨內外鬥爭加劇,還是走上了李登輝的老路:黨外可民主化,但黨要牢牢控制在「權力強人」領導下(無論自己還是不是強人)。
 
習近平在三中全會中以改革為主調,為未來中國十年走向定調,但真正要害在黨內出現不同利益集團的衝突,改革開放帶來的積弊須及時清理,但政治的形左實右和經濟發展導致的貧富懸殊和腐敗,剪不斷理還亂,必須在確保政權穩定的前提下,尋求協調和緩衝。說明過去幾十年以黨領政格局已陷入困境,甚至已撞牆,這些都是危機,亟待處理。這也間接承認黨組織在治理上漸失靈,被迫乞靈於政府體制,在拒絕西方議會民主制的同時,卻如法炮製美國總統直接領導指揮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機制。換言之,今後國家主席將直接指揮政府體制。
 
馬堅持要兼任黨主席的提法是:總統兼任黨主席制度化,始能真正落實以黨輔政、黨政密合的理念。馬英九沒有在19全提及「9月風暴」王金平反噬的切膚之痛;只是身為總統,國民黨在立法院擁有過半多數席位,重大政策及法案卻塞在立法院無法動彈,若無威權的黨主席,指揮不了黨籍立委,以此理由合理化現任黨主席要修改黨章,確認將來總統一定兼任黨主席。只有這樣,才可能擋住黨內的奪權挑戰,有效預防明年選舉後再出現黨內奪權風暴。這也旁證馬英九非但對明年選舉勝利沒有信心,只能寄望國民黨殘餘的威權主義,制止即將來臨的奪權風暴。
 
反觀習近平,固然大權在握,但得面對如何有效處理貪腐製造出的社會矛盾和利益衝突。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若無法理順,「官二代」、「太子黨」新富階級耍特權和貪腐無法根除,只會逼底層人民和知識分子走向對立面,大亂小亂頻頻出現可以預見,更遑論大陸周邊地區國際關係日趨緊張,若出現危機都可能動搖政權,讓習近平的交椅坐得不安穩。
 
習近平向黨外人士吹風時強調,改革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三中全會的公報觀察,就是要能「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所以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完善國家安全體制和國家安全戰略,確保國家安全。方向是偏重政府職能和組織擴大,而非黨的職能。
 
這或說明習近平的治理重心已傾向從黨轉向政府,即國家主席的危機處理,不必通過總書記和中央政治局發號施令,習李體制也勢將因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置,從而成為以習近平為政府領導中心的體制,習更可能成為中共新強人。
 
馬英九和習近平的權力布局看似都在擴權,實則都在打預防針。具對照意義的是,馬英九看重黨主席職位,也是為馬個人的歷史地位和大是大非而奮戰,但只能打一場「以黨輔政」的防禦戰;習近平看重的則是提升國家主席職能,借國家安全之名,預防出現執政危機,既為共產黨也為個人未來十年施政鋪墊,在防禦中多少拉開了「黨政分際」,未嘗不能算是體制上的些微進步。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