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甘斷交 北京忍讓外國不讓?

2013-11-17 10:48:4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在毫無預警下,台灣23個邦交國之一的甘比亞,總統賈梅14日突然片面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是否尋求與中國大陸建交,北京是否接受,都待發展觀察。這記外交「變化球」不但考驗馬英九政府「活路外交」策略,對兩岸關係與外交休兵默契「均衡」狀態被打破,同樣是個考驗,多少將牽動兩岸關係的變化。
 
從目前跡象看,北京外交部事前不知,也沒有居間挖牆腳,或允諾和甘比亞建交,應都屬事實。換言之,台灣和馬政府被打擊,責任應不在北京,而在外國元首審度國際情勢、體認中國崛起的經濟輻射效應後,選擇自認對己國有利的邦交國,卻牽動了敏感的兩岸神經。
 
甚麼是兩岸關係和外交的「均衡」狀態?馬英九2008年上台後,採取發展兩岸關係的優先順位高於外交關係,即「台灣想走向世界,須先走通北京」的思維,兩岸因此有外交休兵默契,不再用金錢援助競買邦交,揚棄陳水扁的「烽火外交」和「撞牆」式外交。這個策略使馬上台迄今,台灣邦交國維持23個不變,維持「零斷交」紀錄迄今。馬對外說,兩岸關係和外交關係處於一種很微妙的平衡狀態。這也是北京從大局考量,作善意配合,以爭取台灣民心,避免間接助長台獨勢力的選擇,兩岸關係和外交狀態達成均衡,營造雙方交流良好氣氛。
 
如今這種均衡狀態,儼然已出現「北京退讓,但外國未必配合」的情勢。因為客觀情勢很清楚,大陸在非洲活躍的經濟活動,如採礦投資、經貿捐輸援助,大舉投資開發天然資源,協助各國建設交通、港灣,免除債務,相對於台灣傳統有限度金援、農技團拓展,對邦交國難再形成誘因。甘比亞想琵琶別抱,這是主因。
 
客觀形勢看,北京或感欣喜安慰,因為大陸的強大實力,已形成如水之就下或磁石吸鐵效應,非洲、中南美或太平洋的台灣友邦小國自願萬國來朝,是國力輻射的成果。但從兩岸關係角度看,北京如處理得不好,就不一定是正數。
 
弔詭的是,北京目前須協助台灣維護邦交、安撫有意和大陸建交國家,以維持兩岸邦交國不發生你減我增情況。路透今年8月報導,台灣與有些邦交國貌合神離,大陸已拒絕五個有意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北京希望透過「胡蘿蔔」利誘,贏取台灣民眾好感。對北京而言,這些小國邦交其實無關緊要,兩岸大局的戰略意義更重大、影響更長遠。
 
從這個角度說,馬英九的活路外交策略不算破局或失敗,但已見重大危機。北京近年為回報馬政府熱切兩岸交流,不僅雙方外交不再你攻我伐,台灣也能參加更多非政治性的國際組織會議,回應台灣民眾期望,對大陸、台灣或藍營都是階段性的「雙贏」策略。但形勢比人強,甘比亞斷交之舉是一葉知秋,對台灣敲警鐘。台灣經年內耗、缺乏提振綜合實力的發展大策略,國際經貿實力相對於大陸崛起,更顯萎縮弱勢,國際社會天平自然更向大陸傾斜,甘比亞自利式的選擇今後可能成小國趨勢,台灣對外邦交將開始新一波危機。
 
而重要的是大陸如何面對,北京可借勢作為對台灣的壓力和警告,順勢勸服或逼台灣上政治談判桌,討論統一問題;但欲速則不達,須慎防過去交相攻伐不信任的教訓重演。北京亦可不理會甘比亞建交要求,讓其他國家知難而退,防止外國對台的骨牌效應妨礙兩岸關係走向;當然,想讓北京逼甘比亞回頭,再和台灣修好,是難上加難,也涉及承認中華民國主權的大事,戲劇化得不太可能發生,但兩岸合力維護既定均衡狀態不被外國打破,卻是當前互利的決定。
 
過去非洲某國總統曾以建交為條件,向台灣索取200萬美元報償。甘比亞片面斷交,台北研判是「個人因素」,是否另有隱情,如能公布或有助釋疑。兩岸外交休兵客觀上既愈來愈難,兩岸人民血汗錢不被外國政客需索,共維目前「均衡」狀態符合兩岸利益。但台灣五個搖搖欲墜的邦交國如再斷交,怎麼辦?中華民國如缺乏足夠邦交承認,未來如何爭取與大陸對等政治談判?看來馬英九和其繼任者,甚至北京,都須面對並尋找解決難題的對策。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