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中《決定》讚聲多 改革路艱險
2013-11-21 12:03:3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共上周五公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成為未來五年或十年治理中國的大藍圖。客觀的評析認為,《決定》內容有許多亮點,卻無實施時間表,且有平衡內部各種利益集團的妥協痕跡。有人形容它「未脫離鄧小平手掌心」,其深化市場作用的基調,也讓左派如喪考妣。習近平集中權力,用務實眼光展現雄心,降低了外界存疑,所以深滬股市周一以兩年來單日最大漲幅,表達對改革的熱切期盼。
連日來,海內外各媒體繼續解讀《決定》內容。概括地說,這次改革除成立國安會、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凸顯習近平集中權力推改革外,牽涉政治體制的改革很少,但其他方面改革幅度和廣度卻空前,贏得的普遍讚聲是過去20年江澤民、胡錦濤主政以來少見。形容各方都在唱讚歌,但讚歌熱可能很快降溫有其根據,因為《決定》的60項改革,總共2萬多字,涉及層面空前廣闊,落實過程必然艱辛漫長,成敗難料。
從過程看,《決定》打破慣例提前數日公布,似在回應三中結束次日,海內外出現改革「雷聲大、雨點小」質疑、大陸A股指數也曾以下跌1.83%反映失望情緒,當局迫於壓力,提前公布內容,在乎輿論民情,相對也算是一種進步和善意態度。至於未來改革能落實多少,持平看法是:大陸這麼大,樹大根深,盤根錯節,要全面改革配套政策難度空前,沒這麼簡單,大家且拭目以待。
樂觀氣氛中,幾個現象值得注意。《決定》公布迄今,毛左一些標誌性人物一直緘默,未置一詞。德國之聲引述異議人士陳子明觀點,認為習近平和當局近期不斷散布「毛話語」,使毛左以為全會能取得轉折性勝利,結果決議充斥鄧氏話語,市場化改革調子高過以往任何時期,使毛左們如喪考妣,顯示習近平放了政治煙霧彈,歸結到底,「掛羊頭,賣狗肉」或「形左實右」都不足形容情勢了。綜合觀察,習近平壓制網路言論、打大V都來真的,但維穩、集權都在學鄧小平專政手段,並未跳脫鄧小平手掌心。「解放」字眼頻頻出現《決定》中,意謂金融、財政、稅務、戶籍、農民土地使用權等等改革清單都將鬆綁,使大陸朝開放社會趨近,這是好事。
其次,《決定》中許多亮點,譬如「廢除勞教」「取消雙規」,都和中共強調的「依法治國」或司法改革、人權等有關。始於1950年代的勞教制度,未經法律審判,行政裁決就把人民送強制教育改造,數十年演變,勞教範圍擴大,「成為大籮筐,什麼都可往裡面裝」,勞教異化為維穩工具,用以對待有冤上訪百姓,形成「上訪─維穩─勞教」惡性循環,侵犯人權。而取消雙規,改由檢察系統偵查、起訴,不再用黨內「家規」處理,都是以法治國的實踐。但法治和民主是共生並存關係,有如推車之兩輪,缺一輪難行。法治的法律須由民意機關立法,但如今人民代表大會只是「橡皮圖章」,缺乏民主基礎,也未享獨立立法權,要依法治國,最終根本還需要政治改革,從消極不侵犯民權,轉而讓法律出自民選國會,積極保障人權,但《決定》因迴避政改,未觸及這個重點。
至於中共幹部如犯法,即使改由檢察系統起訴,但如缺乏司法獨立配套,偵查、起訴獨立於黨派之外,黨繼續插手指揮辦案,大陸就無法產生「包青天」、「黃世銘」,取消雙規的意義便有限。司法制度不健全,《決定》未搔到癢處,在人權改善和法治上,只能算前進了一小步。
《決定》的藍圖實在太廣泛,如能落實,大陸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甚至將影響中美競爭的一些硬軟實力對比。正因改變太大,改革藍圖落實需要集中事權,李光耀、蔣經國式的強人式主導改革身影,已在習近平身上出現。大陸過去35年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發揮了「後發優勢」,迎頭趕上西方國家花200年才達成的成果。但這一回不同,硬體建設較容易,涉及社會和經濟制度、人的「軟體」,還有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攔路,習近平即使乾綱獨斷,能否在五至十年扭轉情勢,中國此刻可能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