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出險招 逼華盛頓遏制安倍
2013-11-26 11:14:32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政府宣布建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並在當天派空軍戰機展開巡邏,日本也出動戰機升空,引發東亞形勢高度緊張。由於東海防空識別區覆蓋釣魚島、春曉油氣田,距日本先島諸島(石垣島等幾大島嶼)約80公里,距沖繩群島約130公里,這次「亮劍」直指日美安保條約的核心部分,導致美國第一時間表達反對,而中國外交部也迅速對駐華大使駱家輝再度重申中國對釣島主權立場,要求美國勿偏袒日本,25日中日兩國並互召對方大使,提出強烈抗議。
中國宣布建防空識別區前,也由駐日大使館發布通知,要求旅日中國人迅速登記個人及家庭信息資料,以備緊急情況下出面撤僑。這些動作連環出現,讓中日可能衝突的氣氛升到空前程度。讓人不安的是,中日海域巡邏互別苗頭,兩國艦艇要進入衝突狀態,時間較長且有緩衝時機,但兩軍空中對峙,衝突可能在幾秒內發生,釀成戰禍。
中方在中共三中全會後就出險招,戰略意圖為何?是否準備冒美國介入的風險,不惜用戰爭手段完成保釣目標,抑或只是對戰後遲未解決的中日矛盾,或對百年前甲午戰爭中國受日本欺凌的恥辱歷史,作個了結?這些問題非三言兩語可解答,情勢也難逆料,中國走上與日本全面對峙,主要基於三方面因素。
首先,日本的逼迫。北京面對日本右翼挑釁,素來採克制乃至「綏靖」立場,並以「中日世代友好」態度遏制國內反日情緒,期待日本與中國攜手合作。但從民主黨野田政權將釣島國有化,到自民黨安倍政權想修憲擴軍,中國在釣島問題上已無路可退。中方開始在釣島海域巡邏對抗,想改變日本實際控制釣島,並企圖國有化的「法制現實」優勢。安倍月前宣布在日本防空識別區內可擊落中國闖入的無人機,而華盛頓再三撐腰,指釣島海域屬「周邊有事」範圍,一旦中日衝突將協防日本。北京建立東海防空識別區納入釣島,除確立擁釣島主權,與日本「法制對等」地位外,也給日本壓力,提供軍事手段「先發制人」的法理依據。
其次,中日兩國爭奪東亞領導權,兩強相爭,安倍政權和習李體制的種種表現,兩國成名副其實的「強強相爭」,內政條件上,沒有一方願退讓,也「讓不起」。安倍迎合歐巴馬「亞洲再平衡」戰略,把日本的中興放在「結盟周邊,圍堵中國」戰略上,安倍出訪周邊國家和提供的援助,創日本近20年新高峰。但北京很清楚,中國與西方強國的關係不如日本,在民主體制上沒有日本擁有的國際話語權大,如在釣島主權爭議上示弱,引發骨牌效應,從菲律賓到緬甸、越南等地,日本會以「積極和平主義」積極運作,形成國際軟包圍抗衡中國,剝奪中國亞太大國的「實權」。中國必須拿出外交、軍事0和法制等手段,讓亞太國家不敢伺機挑戰。
最後,中國內政發展,「攘外」和「安內」已成交互運用,彼此牽制互動的微妙關係。大陸經濟崛起,讓中國人民族自尊心高度提升,北京為平息內政種種矛盾,面對民粹主義高漲,對外宣洩的頭號目標就是日本。中日百年恩怨糾葛,尤其安倍政權高調的「右翼暴走」,讓中國人產生舊仇新恨情結,要求與日本總算帳的呼聲不絕於耳。換言之,習近平如在釣島主權爭議上示弱,他通過反腐、深化改革所凝聚的民心和權威,就可能大幅削弱;而大國領袖地位如弱化,反過來又會傷及他領導的內政改革。而在對日強硬上,習近平最能凝聚中國左中右各派勢力,形成舉國一致局面,建立東海防空識別區既反映了習近平新領導班子風格,也是內外情勢交迫下的勢在必行。
但中國眼前比任何時刻都需要外在和平環境,以推動內政改革。外長王毅兩個多月前在華府宣示,只要日本承認釣島主權有爭議,雙方即可長期談判,尋求解決,說明北京並非想立即收回釣島,而有迴旋空間。建立防空識別區在給中國海空軍巡邏強化法制依據,遏制安倍得寸進尺,並宣示「以戰止戰」決心,其最終目的仍在說服美國,協助遏制安倍的冒進策略。北京應深知,歐巴馬無法承擔東亞發生中日戰爭帶來的嚴重後果,希冀在美日今年底調整防衛新方針前,藉防空識別區法制化,達到多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