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戰止戰」慎防被日本右翼利用
2013-11-27 10:28:3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中國政府宣布建立東海防空識別區,並立即派空軍戰機巡邏,日本也出動戰機升空,東海局勢瞬間如火藥庫,隨時可能擦槍走火。中日雙方25日互招對方大使抗議,美國也表態不承認東海防空識別區,並指北京的行動具挑釁性。但實際上,北京如何防止日本野心家藉防空識別區引爆軍事衝突,和維護釣島主權一樣重要。
美方反對中國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除了中日較勁偏袒日本外,主因在識別區多少將影響美國長期偵察大陸沿海的行動,東海也是美軍太平洋艦隊經常演習海域,雖屬公海,但意味美軍今後軍事行動難再無所顧忌,演習前須外交照會北京、軍事熱線溝通都成必要,所以美軍不承認東海防空識別區;白宮也責怪中國「沒有必要的挑釁」。
華府如此反應,使日本「拉美抗中」策略再次得逞,情勢如螺旋般往上旋緊,美日同盟也考驗北京「以戰止戰」策略是否更有效、能否嚇阻和可操作性。如果宣布防空識別區後難以強硬落實執行,北京將立失國際威信,中南海的面子掛不住;但表現太強硬,擦槍走火機會驟然升高,鬆緊拿捏之間,使這個海空域誤判和摩擦的可能性增高,這場「三國新博弈」已然升級。
北京對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執行彈性和界線,是影響局勢的關鍵。最寬鬆的執行標準,即美國國務院所期待,比照美國對無意侵入美國領空,而只飛進防空識別區的飛行器,尊重其自由航行權,中方不採強制措施,或有威脅敵對行動。美方似乎希望中日對主權「各自表述」後,雙方軍機依然循目前巡邏模式,都在識別區飛行,互不侵犯,現狀不變。但這個標準顯然不是北京想要的結果。
北京要求外國飛行器進入防空識別區,須先向中國通報飛行計畫,包括國籍、航向、航速、高度、飛行路線等,接受監控。未申請飛機進入,將面對戰機升空攔截、監視等行動,中方化背後為主動,但也增加意外的風險。民間在商言商,日、韓、澳、星、香港和台灣航空業者已相繼表態,將遵照北京要求,民航機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前先通報飛行計畫,率先「承認」東海防空識別區管轄權,北京走贏了第一步棋。
但安倍政府不可能示弱,美國也不會放棄中國沿海軍事偵察,今後美國軍機如照樣在東海來去自如,解放軍除了升空跟隨、追蹤、監視等「戰爭遊戲」外,很難真正干預阻攔,否則雙方即可能重演2001年兩國軍機在南海上空撞機的意外。北京設識別區的「以戰止戰」強硬手段,首先會面臨美國挑戰,繼而日本跟進,處理上反而比不設識別區更缺乏彈性,也更費事更棘手。
關鍵在目前美、中都沒有面對戰爭的本錢。美國兵疲馬困,財政短絀,舉國需要喘息,民心厭戰,無心亦無力再捲入另一場戰爭,何況面對的是國力崛起、新武器不斷出籠的解放軍。中國表面看軍力急增,民氣可用,亟欲展現國家「肌肉」,發抒積壓百年的民族屈辱,實則內政有許多興革待舉更優先,如能有更多時間換取空間,中國才能真正躋身一流強國之林。目前中國維穩已成沉重負荷,如意外與外國軍事衝突,小勝固然好,但新武器尚未經戰爭檢驗,解放軍已數十年未有實戰經驗,美日聯手實力強大,稍有差池,對中共政權立即構成嚴峻挑戰,這種「強大中的脆弱」不言自明。
反觀日本,安倍的中興日本野心,右翼勢力蠢蠢欲動,靠美國助勢,自任美國對抗中國馬前卒,甚至出現遏制中國崛起已面臨最後時機,此機一逝日本在東亞即無地位,這種鼓動冒險的論調獲得許多迴響。北京畫設防空識別區絕非要示弱,但如何避免因強硬反而變成野心家點燃戰爭火苗的機會,亦不能不提防。
開弓沒有回頭箭,將釣島納入防空識別區,表明捍衛領土主權決心,不可能收回成命。美國「拉偏架」偏袒日本是事實,但如果中國不願作開第一槍的和平均勢破壞者,就須努力尋求外交折衝,勸服美國遏制日本。尤其伊朗核武問題談判獲重大突破後,北京如能善用北韓非核化籌碼,說服華府中立化,以時間換取空間,避免釣島問題過早攤牌,並防止東海軍事摩擦,才是更符合中國利益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