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登月 榮光背後勿忘美俄殷鑑

2013-12-03 12:20:0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當全球熱議中國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之際,中國周一(2日)凌晨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火箭,將「嫦娥3號」月球探測器送上太空,「玉兔」月球探測車並預定月中登陸月球。至此,中國雄心勃勃的航天計畫又向前邁出一大步。玉兔中旬登月如成功,將是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有能力登月的國家,也將為習李體制實現「中國夢」再添新政績。
 
眾所周知,太空探險不僅是人類科技水準的指標,象徵人類探知宇宙的共同欲望和成就,也是個別國家財力、科技、人才、教育水平和軍事實力的總體現。在各太空強國探險步調趨緩,或因財務瓶頸遲延之際,中國登月之舉相對凸出。這次月球探測車,80%產品和技術都是新的,即使專家坦言,玉兔軟著陸成功機率僅一半。但無論成敗,都值得炎黃子孫驕傲,畢竟中國人也做到了,證明同胞腦力、科技水平都已達世界一流水準。
 
更重要的,登月和太空探險的影響在軍事方面。美蘇當年太空爭霸,兩強的太空競賽,著眼能控制太空,便能控制地球,外星球資源開發且不提,包括火箭發射、制導、遙控,以及返回地球等,每一環節的科技,運用在民眾生活足以改變世界,運用在軍事上,足以震懾壓制對手和敵人。未來戰爭形態,控制外太空即掌握絕對優勢,「海空立體戰」已成美國發展重心,太空科技成為國家總體軍力的最高體現。
 
很難否認,中國發展太空不具搶占戰略制高點目的。雖然技術落後於美、俄,可能也落在歐盟、印度、日本之後,但「後發優勢」明顯。由於體制不同,國家掌控運用資源的能力較強,儘管中國人均GDP遠落後於美、日,但政府充分利用經濟崛起帶來的雄厚財力,按部就班落實野心勃勃的外太空發展計畫。
 
與美國相較,中國太空探險科技或許還落後一、兩個世代。即使美國經費緊絀,往返太空和地球間的「太空梭計畫」已叫停,無力建獨立太空補給站,須與俄羅斯等十多國合建國際空間站。但別忘了,美國早在44年前即已完成「阿波羅11號」載人太空船登月;如今已連續多次發射火箭登陸火星,「好奇號」不斷傳回火星新資訊,列為機密的各種往返太空達數倍音速的穿梭機更不斷在秘密實驗。美國太空探險累積的經驗、技術和龐大人才,如今還是真正超強,中國切不可過早志得意滿。
 
相對地,中國曾要求加入美、俄、日、加等16國的國際太空站計畫,卻遭無情拒絕,反而刺激中國走向獨立開發;近年中國留洋和自己培養的太空人才增加,在資源集中運用下,終於有今天的成就,正是因禍得福、自立自強的結果,很有啟發性。
 
在慶祝嫦娥3號成功發射之際,北京不應被勝利沖昏頭腦。第一,從美俄邁向太空大國歷史經驗看,「第一」寶座並非一定可永久維持。前蘇聯的加加林超越美國成為太空漫步第一人後,接著實施登月計畫,但無人登月車登陸月球後,由於運載火箭技術升級難題,及蘇聯帝國崩潰,始終無法實現太空人登月的夢想。美國急起直追,最終由阿姆斯壯成為人類登月的第一人,他的一小步,成為人類的一大步。
 
美國靠各種優勢維持太空領域「王者」,如今卻因國力衰退王座岌岌可危。中國想後來居上或迎頭趕上,但能否持續也面臨挑戰。如何維持國民經濟高速發展,讓航太開發的財力後盾無經費之憂,是一大考驗;如何讓航太技術民用化,既能減少「中國威脅論」的衝擊,也嘉惠民生,減少純軍事色彩,讓太空採險成就成為人類共同遺產,也是大國崛起的義務和光榮。
 
第二,前蘇聯「得到天空,失去大地」的教訓,歷歷在目。中國須深化經濟改革,通過合理的頂層設計,有步驟地推動政體改革,讓中國既走獨特發展道路,又成擁普世價值的世界強國,只有人民自由幸福的大地,才能永久支撐太空發展。不搞霸權主義,不追求唯一超強道路,勿重蹈美俄後塵;更不能為太空領先而忽視國內仍有1.2億貧窮人口,改善數百萬學童上課缺乏像樣的教室和課桌椅,以免貽後人本末倒置、好大喜功的歷史評斷。
 
 
关键词:嫦娥登月勿忘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