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觀察上海自貿區的試驗進程
2013-12-08 11:15:4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號稱是推進中國改革與提高經濟水準「試驗田」的「上海自由貿易區」,到11月29日已掛牌營運屆滿2個月。該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艾寶俊透露,掛牌以來,新設企業逾1,400家,市場主體之活躍,遠超過各界所預期。由於國際經貿界一直將上海自貿區,視為習李體制的經濟重要突破口。其所推動的諸多實驗性措施,將關係到中國下一階段更深層次的改革。而啟動後所獲各方資本的投入甚多,詢問者更是絡繹不斷,堪說試驗進程有了一個好的開始。這樣的一椿新試驗,除中方決策外,對於亞洲地區的影響,預料更是非同於尋常,加緊關注其所造成的功能,精準把握新機遇,各方切莫忽略了經濟發展的勢頭。
外界高度重視、甚至於期待上海自貿區,主要是由於自貿區的指標精神,是做為中國經濟發展進一步升級的新試點。就將來經濟改革所可能預計採取的政策作為,以及更深度的自由化改革。同時也針對可能的負面影響進行修正,做為未來政策實施的調整依據,這也顯示中國當局開啟了經濟轉型的下一階段。國際間有以此番大開大闔的試點行動,和約30年前由鄧小平落槌建立的深圳特區相比擬。果爾,以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於亞洲崛起的推動和嘉惠,區域內國家豈能等閒視之,又怎可不深入觀察。
上海自貿區各項措施,最終將可能落實到金融、貿易、航運等領域的開放政策,以及管理、稅收、法規等方面的改革。時下和中國經濟紐帶關係緊密的國家,尤其是周邊的經濟體,對於相關的自由化項目,無疑已特別加以注意。如:貿易自由化方面,上海自貿區正積極吸引跨國公司設立總部、建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達成全面推展自由貿易目標;金融國際化方面,放開資本項目管制、試點人民幣自由兌換、推動利率和匯率自由化,達到人民幣國際化的終極目標;投資自由化方面,則對外商投資改採負面表列管理、開放外商投資於金融航運文化等領域,以為更大規模多邊自貿協定鋪路。單此一部分內容,已足令外界側目,中國無疑終將全面對外開放的目標明顯。
對於近年和中國經貿發展接觸較頻仍的東南亞國家,雖然國情各有不同,產業也各具特色,成長的步驟並不一致。但是在亞洲崛起情勢拉動下,區域經濟整合成就明顯,發展的企圖心強烈。在上海自貿區做國家求新求變試點的刺激下,自不可能無動於衷,「有為者亦若是」的同理心,應會孳生。所以各經濟體採取比一般深入的觀摩,或對其進程引以為學習的對象,乃是正常的態度。譬如,中國當局全盤規畫的能力和長遠的戰略目標、中方轉型升級決策的決心和開放程度、對行政體系的「簡政放權」等,都可視為是一種成長的示範,值得用心加以研究。
到目前為止,經上海自貿區開放的六大領域共18項行業可供進駐,包括銀行服務、專業健康醫療保險、融資租賃、遠洋貨物運輸、國際船舶管理、增值電信、遊戲遊樂機銷售和服務、律師服務、資訊調查、旅行社、人才仲介、投資管理、工程設計、建築服務、演出經紀、娛樂場所、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醫療服務等。我們之所以不憚繁瑣加以轉錄,主要原因是期盼讀者和相關業者,能經此線索展開探索,冥想國際經濟發展的新勢頭、做參酌依據。
作為國家戰略,「上海自貿實驗區」對上海、中國乃至亞洲經濟影響程度,必然普遍而深入。中方藉由這回進一步對外開放,要化解轉型升級的困難,所以有學者將其喻為「新一次改革開放」。回顧近30年來改革開放遭遇窒礙之多之大,應能預測上海自貿區的發展進程也會有相當艱困。但也因於改革開放的作為和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表現,給予大家充分信心和希望。近年來亞洲崛起,東南亞的貢獻有目共睹,今後也還將併肩向上攀升,所以對於上海自貿區的際遇和對外開放所締造的機會,尤其要悉心了解,同時也為該區在起步階段得到各方廣泛支持而感到佩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