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訪中收穫有限 大國關係難樂觀

2013-12-09 10:26:51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北京,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兩人再度聚首,表面和諧,但雙方都綿裡藏針。拜登表示,兩人交談坦率且富建設性。這個外交辭令,似預示美中建構新型大國關係前景不容樂觀。
 
拜登此行除緩解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爭議外,也希望能為中日釣島等爭議排紛解難,但他未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旋律起舞,不同意與日本發表聯合聲明譴責中國設防空識別區,讓東京若有所失,卻為美中兩國留下較大迴旋空間。
 
拜登與習近平會晤,或能較理解北京畫定東海防空識別區的戰略考量。至於北京未來是否會在黃海與南海畫定更多防空識別區,拜登似未獲得習近平任何承諾和保證。另一方面,中日對釣島爭議仍無解。從北京角度看,拜登在東京力挺日本新設「國家安全保障會議」、發展集團自衛權、研擬新戰略防衛指針、加速修訂美日安保條約,均讓北京對日本更提高警覺。特別是日本在國安局下設立「中國‧朝鮮」部門,顯示對北京的敵意升高。
 
拜登讚揚習近平「以坦率而建設性管控兩國分歧,讓他印象深刻」。問題是,在外交場合,「坦率」通常代表各抒己見,缺乏共識,或顯示拜登中國行可能收穫有限。
 
美中建構新型大國關係,牽涉極廣,北京希望先建立互信再進行合作,華府則希望先在一些領域合作,新型大國關係才不致徒託空言。從美方角度說,6月初歐巴馬、習近平莊園峰會達成朝鮮半島非核化與對抗氣候變遷兩大共識,至今仍未落實。華府希望北京對平壤施壓,迫使北韓作出具體與可查證承諾,再恢復「六方會談」;北京則希望先召開六方會談,再言其他。雖然氣候變遷議題似乎問題不大,但中國有意向美國購買空氣清淨器卻涉及智慧產權問題;而美國希望以油頁岩開採技術換取人民幣匯率調整與市場准入等讓步,迄無結果。
 
就中國角度看,美國將朝鮮半島非核化列為政策目標不切實際,召開六方會談讓朝核問題不致惡化才更重要。此外,國際關係雖是「交換」關係,但不同價值的議題能否交易,不無疑問。如果對抗氣候變遷這種非傳統安全議題的共識都難落實,美中建構新型大國關係的前景實難樂觀。
 
10月初,歐巴馬取消出席亞太經合會峰會與東亞峰會,讓習近平與李克強總理各領風騷。習、李分別在峰會表示:「美國是東亞以外國家,不應在亞洲說三道四」,讓華府大失所望。歐巴馬明年4月將訪亞洲,還會相信習近平說的「太平洋夠大,可讓中美同時遨遊」嗎?
 
史諾登事件曾讓國務卿柯瑞懷疑北京的動機,為美中關係蒙上陰影。歐習會後,美中兩國成立網路安全工作小組。然而,雙方要在網路安全達成協議,或不再透過網軍互駭或監控對方,卻是「不可能的任務」。
 
不論北京高不高興,拜登此行或已將一些重要訊息傳達給習近平。首先,美國不是東亞以外國家,而是亞太地區的「在地國」,永遠不離開亞洲。很多人認為歐巴馬第二任期外交重心轉移至中東,但拜登表示,不論其他地區出現多少衝突,美國會不斷深化對亞太地區的長期承諾。
 
其次,歐巴馬第一任期,再平衡亞洲政策讓盟國與夥伴受鼓舞。歐巴馬缺席亞洲兩場峰會,讓人誤認美國已淡出亞洲。但拜登澄清,再平衡亞太地區仍是歐巴馬外交政策的基石。
 
第三,2020年前,美國60%艦隊都將以亞太地區為基地,美國海空軍與盟國及夥伴都將進一步推動軍事現代化,並深化彼此合作。
 
第四,美國歡迎中國參加「跨太平洋夥伴關係」(TPP) 這個高標準的自由貿易經濟體,但北京若不能在人民幣匯率、市場准入、智慧財產權保護、網路竊密等議題上大幅改革或改善,自然不符參加TPP資格。
 
第五,美國樂於和中國發展「新型大國關係」,但不能徒託空言,而必須具「操作性」。如果北京不能在北韓、東海、南海、敘利亞、伊朗、氣候變遷等議題有效合作,則美方會認為沒有必要維持原議。
 
由以上分析觀之,特別是在歐巴馬任期只剩3年,美中兩國要想完成建構新型大國關係,恐怕不太容易。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