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郁琦大陸行 為習馬會醞釀氛圍?

2013-12-24 17:31:17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明年春節後將有大陸之行,目前可預料的行程是王郁琦將和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這是海峽兩岸對口單位主管跨出寒暄階段,進一步製造兩岸和解氛圍的重要安排。就兩岸目前透露的訊息皆屬簡短,可解讀王郁琦春節後的大陸行,兩岸仍在磨合階段,但可以確認,只要成行,就是兩岸接觸的新突破,就算只是一小步,以進入深水區階段的兩岸互動而言,也彌足珍貴。
 
形容彌足珍貴不在於王郁琦或張志軍個人,而是兩岸對口單位的「一把手」從未有過正式接觸,既已寒暄,總要談一些實質議題。況且「王張會」處在「一個中國」的國境之內,而非國際場合。台灣方面宣稱,王郁琦將堅持依互稱官銜的前例會見張志軍。當然,互稱官銜也有簡稱和全稱,今年10月兩人在亞太經合會場外寒暄,僅是簡稱對方為「王主委」、「張主任」。雖然僅是簡稱,台灣朝野政黨似乎均可接受,這意味著台灣方面的彈性空間,要較前寬鬆。
 
問題出在兩岸擁有公權力的官員如何正式互稱對方官銜,就目前兩岸政治情勢,仍屬敏感;況且兩岸政治分歧尚未能達致一個較圓滿的解決方案,政治接觸也屬敏感議題,在過渡階段且要增強互信,既有的「九二共識」猶待強化,需要不落痕跡的「默契」,通過個案累積互信,最終當然包括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如何互相看待對方,以及北京能否坦然面對1949年以來未曾中斷統治台澎金馬的這個政府。兩岸之間未來有賴個案的「默契」累積,軟化這些難以跨越的一個個政治障礙。
 
王郁琦出訪大陸,就目前跡象觀察,似尚未安排北京的行程,若出訪南京,王郁琦將前往中山陵謁陵。這也是一個觀察點,此一安排無論是否出於王郁琦的選擇,如大陸僅在南京盡地主之誼,就屬低溫處理,難以創造後續更高層的接觸。若從國共接觸史觀察,南京其實有另類效應,它曾是中華民國的首都,可直接聯繫上中華民國。是以僅有南京之行或再往北京,王郁琦大陸行的前置作業,或比「王張會」更重要,要能形成新「默契」,才能打開更向政治議題接近的話題。
 
然而卡在台灣兩岸服貿協議未能走出立法院,王郁琦行前若無新而明確的進度,「王張會」要打開兩岸新局,自是難上加難。同理,兩岸互設辦事處不論在規格或設置點,也得尋求雙贏策略,平順划過深水區不致觸及暗礁。「王張會」當然可創造兩岸互動的新契機,也可帶動後續話題,開創較過往更大的迴旋空間。台北傳出國民黨可能祭出黨紀,強行通過服貿協議,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即揚言對抗,要執政黨「自行負責」。相信在野黨所以有此表示,和「王張會」可能開創新的對話議題不無關聯。
 
兩岸互動目前也走入深水區,意即很難再摸著石頭過河,台灣在野黨所以抵制兩岸服貿協議的主要理由,一是主權和對等尊嚴問題;二是兩岸經濟規模不對稱,可能形成的依存關係出現傾斜;三是島內貧富差距因服貿協議帶來的「兩岸紅利」,未能出現「全民紅利」。聯接「王張會」的後續熱門話題「馬習會」,當然也要面對在野黨的挑戰,是以王郁琦的大陸行真正受關注的焦點,是馬英九剩餘兩年五個月任期內,「馬習會」有無實現的可能。
 
「馬習會」的測試其實就在身分和名銜。兩岸官員的正式官銜如可解決,「馬習會」即可解決。但這是「王張會」所能開創的空間嗎?北京可能為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而有彈性回應嗎?而「王張會」能有什麼見面禮給台灣呢?以「九二共識」言,猶在各說各話階段,能進一步拉近距離嗎?兩岸互設代表處能在王郁琦動身前取得共識嗎?服貿協議是台灣急,還是北京急呢?
 
王郁琦的大陸行,可以測水溫,也可以開創新局,可以為「習馬會」醞釀氛圍,但台灣和馬英九都準備好了嗎?明年春節前,不是王郁琦得準備行裝和見面禮,而是台灣朝野對兩岸形勢發展也應做好判斷,拒迎之間,作好拿捏。
 
关键词:王郁琦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