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凍結台獨黨綱又成空包彈
2014-01-11 10:57:33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民進黨經過半年多來9次「華山會議」,辯論是否「凍結台獨黨綱」,9日舉行對中國政策擴大會議,通過「總結報告」,僅以「政策檢討紀要」主張善待陸配陸生,兩岸智庫交流,算是對大陸有較善意回應外,原先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問題根本未碰觸,連謝長廷自「憲法一中」演變而來的「憲政共識」都隻字未提,顯示這個黨面對兩岸情勢快速變化和既有現實,還是被自己作的繭綁得死死,動彈不得。
有趣的是,「凍結台獨黨綱」雖只是柯建銘「個人意見」,但提出時中國大陸國台辦立即積極回應,抬舉柯為「有識之士」,認為這是朝正確方向的重要一步,讓外界懷疑國台辦似早預知柯有這個聲明,綠營疑似早透過管道讓北京知悉,各方面「套招」。曾擔任陸委會副主委的親綠學者童振源,9日會議前也拋出「凍結台獨黨綱: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主張,建議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研擬「兩岸和平發展綱領」,在「憲法各表」基礎上,承認兩岸彼此領土主張重疊,但各有其憲政制度;兩岸是「管轄境內和境外的特殊關係」,但不是「國內關係」。
這些主張讓台獨論述一變而為中華民國憲法支持者,承認和中國大陸的領土具重疊關係,與謝長廷的「憲法一中」頗接近,而謝是蔡英文的潛在結盟者,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是黨內對手。謝柯童等人努力想突破民進黨困境,一度讓外界看到民進黨轉型變務實的新希望,如果實現,自然也是兩岸關係一大突破;這也是中國大陸積極回應的原因。但最後卻因蘇貞昌等人對民進黨路線主導權的爭奪,突破希望還是幻滅,民進黨繼續綁在傳統的台獨意識死胡同中。
童振源原盼望總結報告能通過大開大闔、大格局、大視野的決議,刻意把民進黨慣用的「對中政策」稱呼改為「兩岸政策」,為兩年後的總統大選再執政作預備,因為「台獨黨綱存在將妨礙民進黨贏得政權……,持續成為兩岸衝突焦點」。蘇貞昌則回應「(台獨黨綱)沒有凍結不凍結的問題」,好像有意尋求突破,蘇去年5月底也曾說「不必再走台獨回頭路」,但言語表態不敵蘇貞昌5月有意競選連任黨主席,他又堅持台灣須與美日結成民主同盟,抗衡中國大陸的統一攻勢,使「凍獨」行動再次受挫。
民進黨從「台獨黨綱」走到「台灣前途決議文」,台獨事實上已出現策略性調整,即有限度、從低檔次的認同「中華民國」作為暫時性、過渡性國號,等到時機成熟遲早要變革,譬如變「台灣共和國」。這種類似「借殼上市」策略,基本上是想中間和深綠選票兩邊通吃的政治投機,但也因此讓陳水扁2000年攫取大位。
「凍結台獨黨綱」的「凍結」,極類似2006年陳水扁「終止國家統一委員會運作,終止國家統一綱領的適用」的邏輯,即凍結台獨,並非揚棄台獨。就激進的台獨支持者而言,這如同統派認定陳水扁「終止」國統會運作就是實質台獨,係一種質變。民進黨透過9次華山會議拋出「凍結台獨黨綱」本是台獨思維的逆轉,然而蘇貞昌主持的黨中央對「凍獨」疑懼甚深,依然堅持「台灣前途決議文」是黨的核心思維。「凍結台獨黨綱」只能是話題,幾乎不可能形成黨的政策,甚至在2016大選年前,也很難有一個政策上的定論或黨內共識。
中國大陸國台辦對「凍結台獨黨綱」積極回應,或許基於一種邏輯:即民進黨愈難執政,思維必然愈僵硬,愈依賴台獨神主牌;愈可能執政,思維必愈趨彈性,愈有可能揚棄台獨神主牌。北京想鼓勵民進黨朝「棄獨」方向轉型,期待藍綠無論誰執政,兩岸現有交流和政策都不受政權轉移影響。這也是北京面對2016年台灣大選的策略。
「凍結台獨黨綱」對兩岸關係的意義很大,甚至可能成兩岸跨入政治談判進程的鑰匙。民進黨有人漸覺醒,用務實態度想突破障礙,對北京或許是鼓舞。但牽涉綠營內部拉鋸和地盤爭奪、美日國際因素,這回成了一發「空包彈」。雖未成功,但總是不錯的嘗試,關心兩岸前途者或許可期待還有「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