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角色錯亂 調解中日對峙收效有限

2014-01-20 11:31:45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副國務卿伯恩斯19日啟程,行程至24日,分別訪問南韓、中國與日本,就雙邊、地區和全球性問題進行協調。中、日近一年來幾乎處處針鋒相對,緊張情勢不斷升高,美國已察覺情況不妙,派遣伯恩斯前往東北亞協調,想降低區域緊張。問題是,美國本身早已從原先的「公親」(仲裁人)變「事主」(當事人),立場被認為有偏頗,還想繼續在中日之間扮和事佬,恐怕不容易。
 
伯恩斯東北亞行首站是首爾,將與南韓高層官員會面,針對朝鮮半島無核化目標展開對話。第二站是北京,將與中國領導階層就雙邊、地區和全球性問題展開討論。最後一站東京,將與日本高層討論經濟和安全議題,在共同關切的問題上加強合作。
 
伯恩斯此行負有兩大任務:一是針對朝鮮半島局勢與中日韓三方交換意見,並協調立場;二是協助改善因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而惡化的中日與中韓關係。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2014年新年文告,呼籲兩韓改善關係,朝鮮半島情勢似有緩和跡象,但南韓政府對平壤是否真有誠意強烈質疑。朝鮮半島的和平情勢取決於平壤態度,而非美、中、日、韓能否穩住局勢。
 
北韓國防委員會16日在聲明中建議,南北韓應停止所有敵對軍事行動,不再相互詆毀,以創造改善關係環境;南韓並應取消與美國的年度軍事演習。這項要求首爾與華府都不可能接受。因為南韓堅持韓美聯合軍演屬防衛性質,要持續不斷。在「天安艦」事件和北韓砲擊延坪島後,南韓總統朴槿惠揚言,一旦北韓再對南韓攻擊挑釁,她將下令反擊。
 
對美、日、南韓來說,朝鮮半島無核化已成遙遠目標。北韓聲明將繼續擁有核武,以嚇阻美國入侵。由此觀之,伯恩斯訪韓、中、日,不可能對穩定朝鮮半島局勢有太大助益,即使美國不再堅持北韓需先做出可查證的承諾,同意召開「六方會談」,但最多只是暫時穩住半島情勢而已。伯恩斯此行協調,最可能的是美、中、日、南韓間對北韓情勢如不穩預作綢繆,一旦北韓情勢有變,預先溝通各種應變計畫。
 
中日之間這一年來,可說「水火不容」。美國的角色錯亂讓中日對峙加劇,從以下各項事實可佐證。首先,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台列島後,引發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與海外中國人同聲抗議。但美國對日本國有化的大動作,不僅沒有隻字片言譴責,反而說如讓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等右翼人士「購島」,情況會比日本政府國有化更糟。這種話聽在中國人耳中,就像風涼話一般刺耳。
 
其次,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台列島前,美國是亞太地區的老大,大小事情華府說了算,且美國立場還像中立,經常扮演「和事佬」。彼時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地位與中立立場,北京都很少異議。但自美國說出右翼人士購島比國有化更糟的風涼話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老大地位與中立立場都立即貶值。
 
第三,美國政府官員對釣島經常用「尖閣群島」的日本稱呼,雖強調主權問題不持立場,但又認為「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該島,顯然貌似中立,卻有偏袒之實。加上美日經常舉行「奪島」演習,劍指何方,大家心中自然有數。
 
第四,日本成立國家安全會議後,接受國安會領導的國安局下設「中國‧北韓」課,將中國與北韓共同列為日本的假想敵。美國未加反對,北京瞭然於胸,伯恩斯再想在中日之間協調勸和,恐怕已積怨難返,時不我予。
 
第五,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後,美國僅以「失望」表達遺憾,未加以譴責。其實,日本首相固然有其自主權力,但美國未必沒有「道德勸說」的能力。中日兩國關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惡化到今天這個地步,美國再想居間協調,不免為時已晚。
 
比參拜靖國神社更嚴重的是,日本文部省決定將「尖閣群島」、竹島(南韓稱獨島)、北方四島等領土納入教科書。或許這是伯恩斯此行稍可施壓之處,若能成功勸阻安倍,勿冒天下之大不韙,讓中、韓與日本的關係停止繼續惡化,就算不完全是無功而返了。
 
关键词:角色中日收效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