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亮招 力圖開啟兩岸新篇章

2014-02-09 12:24:5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馬英九政府人事改組,駐美代表金溥聰返台,接任國安會秘書長,除因應北京成立國安會,可能間接牽動兩岸關係外,台灣也想推動兩岸官式交流制度化,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即將於11日在南京見面,成為新突破的開篇。總體看,馬年兩岸的布局都見新形勢,外在的國際格局也出現新變化,北京、台北都在因應,但兩岸能否開啟新篇章還有許多障礙。
 
「王張會」下周可望以對方官銜「主委」和「主任」互稱,意味兩岸今後接觸脫掉白手套,台灣期待走入「官方對官方」,兩岸政權能營造形式上的「對等」,甚至再引伸至處理「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的關係。亦即,由此「無痕過渡」進政治領域,碰觸「主權」和「治權」範疇。
 
其實,馬年對兩岸都是新契機,就看雙方能否善用。中日之間因釣島主權紛爭,美日聯盟和東海緊張帶給北京不小壓力;習近平參加索契冬奧開幕,與普亭親密互動,中俄雖未結盟,但也對東亞格局產生微妙影響。同樣地,面對美中緊密互動,台灣近年的話語權和角色都漸邊緣化,東亞國際政治正在洗牌,台灣卻難扮任何角色,顯然極不利台灣,台北當局須有因應。金溥聰掌國安會就是因應變局的部署。
 
對台灣而言,王張會是第一步,亞太經合會(APEC)今秋在北京召開,能否促成馬英九、習近平「馬習會」,才是戰略目標和台灣朝野焦點所繫。即使北京態度傾向反對,但馬政府嚴肅地把它當成剩餘任期最重要的事務在推動,包括美方可能都已在台北遊說下而有了立場和態度,但關鍵卻在北京。
 
台北為何視APEC為重要契機?大體有幾個因素:一,從兩岸大局觀照,APEC既是國際場合,但地點卻在中國境內,馬英九如能以「經濟體領袖」或「領導人」身分(不提總統職銜)參加峰會,會後安排與習近平單獨會晤,無論藍綠都不反對。因為有國際「背書」,不怕來日大陸續把台灣視為其轄下一省,矮化台灣。
 
二,大陸也可以自取所需,對內外都宣稱馬英九只是台澎金馬經濟區的「代表」,重申反對「一中一台」或「兩個中國」。兩岸領導人歷史性「破冰」奠定根基後,今後台灣無論那一黨執政,有先例在前,或不致再橫生枝節或走回頭路,無異是兩岸交流跨出最重大一步,後面的協商可能相對好辦得多。
 
三、馬政府或認為,今年是兩岸高峰會的最佳和最後時機,錯過此契機,未來即使藍營續任總統,兩岸關係可能都會有調整適應的陣痛期。何況目前態勢,綠營再度執政可能性不低,在民進黨難擺脫「台獨黨綱」,深綠基本教義派仍牢牢裹脅民進黨下,兩岸前景有再度陷入坎坷的可能;反之,如實現馬習會,兩岸和平融合之路說不定可縮短十幾或數十年。
 
四、馬英九在乎自己歷史評價和總統任內政治遺產等,急於突破也是馬團隊考量因素,但不便明說。
 
關鍵在北京顧慮國際場合峰會,將使兩岸關係國際化、國際媒體取材角度、稱呼「馬總統」與過度解讀,都違背北京一貫原則。即使馬英九是守信可信賴對手,不會製造意外困擾,但習馬會可能「質變」不可預測,與其節外生枝,寧可保守,所以迄今未鬆口。
 
習馬如能見面, 即使不談不簽和平協議,但雙方如有類似「聯合公報」文件,恐怕都會驚天動地。和平協議受制於須宣示目標(兩岸統一),島內爭議激烈。馬英九也自開和平協議「三條件」:國家需要、民意支持和國會監督,幾乎陷入滯礙難行了,而馬習會如巧妙設計,可「繞」過這些障礙。
 
金溥聰是馬的密友和核心幕僚,駐美經歷能更好掌握美方意向和底線,美台和兩岸關係,華府也有所謂核心利益和紅線,台灣比釣島影響美國戰略利益更重大,即使馬英九想藉馬習會為20 1 6年大選定調,降低選舉結果的衝擊,但仍難免失之一廂情願。因為美中兩大國各有考量,台灣想扭轉的難度太高。何況兩岸在主權、治權的分野上尚無交集,只要台灣不獨,北京施政日程表上更重要的議題太多了,台灣問題無形中已往後排列,使習馬會成功的機率很低。
 
关键词: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