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巴馬4月亞洲行 劍指中國?
2014-02-17 12:34:59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美國國務卿柯瑞在中國訪問期間,白宮宣布,歐巴馬總統4月下旬將訪問日本、南韓、馬來西亞與菲律賓。美國對外關係屬「重中之重」的中國,竟不在歐巴馬行程內。此舉引起大陸官媒猜測,「環球時報」就引用學者說法,認此舉有「警告」中國意味,欲袪除盟國對美國再平衡亞洲策略的疑慮。但稍後又傳出歐巴馬可能另行擇期訪中國,究竟歐巴馬葫蘆裡賣甚麼藥?
從近月來美中關係發展,可看出隨著雙方關係深化,華府與北京間的歧見並未減少,反而愈來愈增加,彼此戰略互疑日益嚴重。從去年10月初,歐巴馬因國內預算問題未出席亞太經合會領袖峰會與東亞高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與會,趁機呼籲東盟國家團結,不要受外國勢力挑撥,並暗示美國是境外國家,不宜在亞洲說三道四。華府顯然很在意,認定習近平說的「太平洋夠大,足夠讓中美兩國同時遨遊」,立場前後不一。近數月來,華府對中國態度明顯較強硬。
另外,美中針對「新型大國關係」看法分歧也日益加深。習近平提議中美營建史無前例的新型大國關係,避免走入「零和」遊戲和歷史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大國關係結局。去年4月,柯瑞訪北京時曾回應美中新型大國關係提法,讓北京高興好一陣子,認為華府多年來首次就議題完全配合北京提法。
但去年6月加州陽光莊園歐習峰會,氣氛雖融洽,歐巴馬卻未再迎合習近平「新型大國關係」提法,而提出「新合作模式」,希望北京能以實際行動在多項國際領域上與美國合作,新型大國關係才有實質意義。國家安全顧問賴斯11月在喬治城大學演說也強調,北京若真要與華府推動新型大國關係,就要提出一套「可操作性」方案,才不致徒託空言。
而北京並未正面回應賴斯說法,反而在11月23日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要求所有飛行器通過識別區前須先通報飛航計畫,解放軍還語帶威脅要攔截未通報的飛機,美國遂派遣兩架B-52轟炸機穿越東海空識區,日、韓戰機也跟進,這些暗中較勁都傷害雙方互信。今年春節期間,中國戰機升空攔截東海防空識別區飛行的日本戰機,顯示中、日、美三國針對空識區的爭議方興未艾。
其實南海才是美國更在乎的海域。北京今年1月宣布新漁業法,要求外國船隻進入南海捕魚前須先報備,引起美、日、菲同聲抨擊。南海扼控中國能源進口要衝,也是中國對非洲、歐洲和西亞貿易航道,美國不欲其一手主控的南海,中國日益擴大其分享力道,正加大施壓和外交折衝力度。
日本媒體日前報導,中國國防部已準備以西沙為中心畫設南海防空識別區,涵蓋南海大部分海域。美國亞太助卿羅素警告,北京若在南海畫設防空識別區,美國將在本區增兵,並認為北京在南海九段線畫設空識區缺乏國際法依據;中方則指責美方蓄意挑起爭議。柯瑞去年1月參院提名聽證時曾說,美國不會在亞洲增兵,如今態度似漸改變,顯示美中之間歧見嚴重。
歐巴馬4月亞洲行不包括中國,應與上述連串歧異有關。即使美中元首3月將參加荷蘭海牙舉行的核峰會,可安排碰面,但歐巴馬是否另擇期訪問中國,或繫於以下變數:
首先,朝鮮半島非核化一時之間不易達成,但美方期待北京配合作危機控管,向北韓施壓。如能解決朝核問題,將大幅增加美中互信,促成歐巴馬做出訪中國決定。
其次,中國在南海九段線畫設識別區不太可能因華府施壓就退讓,但北京外交部2月初也說,中方並未感受來自東盟國家的空中安全威脅,對與南海周邊國家的關係和總體形勢感樂觀,似暗示不急於畫設南海空識區,或有助增加中美互信度。
最後,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可操作性」不可能短期內獲致結論;但華府視北韓、南海、東海等問題都攸關雙方新合作領域,期待北京有所表現。美方將歐習峰會作為雙方關係的寒暑表,據此勸服和施壓北京也很正常。華府想藉行動向北京表達,美國在乎亞洲議題的設定和主控權,不欲北京爭搶,只是能否成功,就看誰的籌碼多、實力強而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