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各地股市未來發展的差異性

2014-02-18 12:06:36 作者:udnbkk55 来源: 浏览次数:0

喜歡就分享這篇文章

 亞洲股市近來跌多漲少,其中台灣股市農曆年封關收黑,馬年開春也開不了紅盤,後來雖有上漲,但過年期間的下跌走勢,讓許多投資人對未來一年的走勢忐忑不安。事實上,如果把時間拉長來看,從去年5月美國聯準會(Fed)宣布,貨幣量化寬鬆(QE)政策可能逐漸退場起,台灣股市相較於其他亞洲股市已屬強勢。當許多東南亞國家股市下跌幅度超過兩位數時,台灣股市還逆勢上漲,直到去年底後,才隨著美國股市下跌而走跌。而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看好,股市表現一直難有起色,企業財務欠透明、資金湧向房地產恐都是原因。
 
去年5月22日,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基(Ben S. Bernanke)表示,如果美國勞工就業情況轉佳,將開始考慮減緩經濟刺激政策,在此之後,東南亞印尼、菲律賓及泰國股市成為最大受災戶,股市彷彿由天堂掉入地獄。若以去年中的高點與後來的最低點相比,這三地的股市跌幅都超過20%;而越南、新加坡及馬來西亞跌幅較輕,分別為13%、15%、及6%左右。在低點出現後,各國股市反彈情形也不盡相同,越南及馬來西亞較好,印尼次之,其餘市場反彈無力。
 
由東南亞股市的差異走勢來看,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在美、歐、日接連推出極度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下,對亞洲所形成資金外溢、股市齊漲效果,已逐漸結束,也意味著投資者不能再像前幾年那樣,將東南亞地區看做一個整體市場。個別國家的狀況,已逐漸成為投資者考量重點,泰國政治不穩定、印尼經常項目赤字未改善、菲律賓的經濟泡沫隱憂、及新加坡的出口不佳等,都成為該國股市相對不振的主因。而相反地,馬來西亞因投資者對該國的經濟改革抱有信心,越南改革國有企業、及應對債務問題的努力也贏得支持,使得股市獲得支撐甚至上漲。
 
其他亞洲主要股市,韓國股市表現較台灣稍弱,也反映其最近主要企業三星電子獲利縮水的報導。事實上,這也是台灣及韓國共同面臨的挑戰,只是在時間上反應的落差而已,先是台灣液晶面板、智慧型手機產業,到現在的韓國三星,都將面臨中國大陸企業崛起的挑戰。日本股市在安倍第一支箭低匯率政策嘗到甜頭後,還是得面對企業實質競爭力的問題,最近Sony拆賣筆電部門,反映出單以匯率政策,是無法讓企業自然脫胎換骨的。
 
中國股市走勢最為奇特,以代表性上海綜合證券指數為例,2009年初,在其他股市狀況最糟的情形下,上海綜證反而反彈到3412高點,但此後便趨勢向下,甚至數度跌破2000點,幾乎完全未受國際資金熱錢青睞。事實上,別說國際資金,中國本國資金似乎也只對房地產有興趣,中國許多企業財務不透明,也讓本國資金退避三舍。
 
總之,在過去幾年全球資金潮主導了經濟熱度,有些國家特別反映在房市上,例如中國;也有些反映在股市上,去年5月前,印尼、菲律賓及泰國股市足足漲了三倍以上;當然更多的是股市房市雙漲。但自去年開始,美國QE逐漸退場,每個國家將暴露其個別問題,而股市也將反映這些國家面對問題的處理能力與成果,這其中,困難度不同,風險也有所差異。
 
但不可諱言,中國及日本仍是眾所注目的焦點。日本股市處於相對高點,匯率相對低點,金融環境寬鬆,民眾消費信心提升,但實質生產及出口卻感覺上找不到著力點,股市真還有創新高能力?中國股市處於相對低點,甚至低到很難想像是一個每年經濟成長率達到7%以上的經濟體,而匯率仍不斷升高,高到甚至已令人擔心的價位。近來的製造或服務業PMI調查,都不表樂觀,很難令人對其股市寄予期望。
 
我們認為,中國去年中共18大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定,雖然講得很清楚,強調市場機制,但我們實際看到的,仍是政府想以規劃及強制手段,達成戰略目標。雖然這些戰略目標具有合理性,但以這樣的手段,自由流動的資金是不會投入埋單的。
 
关键词:各地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